规划社会的来临

规划社会的来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王东杰
出品人:
页数:479
译者:
出版时间:2025-3
价格:7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79251
丛书系列:三联文史新论
图书标签:
  • 社会规划
  • 未来社会
  • 城市发展
  • 社会变革
  • 公共政策
  • 可持续发展
  • 社会治理
  • 未来学
  • 社会思潮
  • 宏观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在《大同书》这部“理想”之作中寻找20世纪中国历史的动因

¤ 聚焦大同世界的呈现方式,追溯康有为的设计思路和运思风格

¤ 指示现代中国思想取向的一次转折

本书作者的核心关切,最终可落实到对于“理性主义”在中国之兴起的反思。作者将《大同书》看作整个世界“现代性”的产物。规划社会之形成的几个核心步骤,从调查、统计、计算到设计和规划,再到管理和监控,这些俱是西方现代社会/现代性之神髓,这种精神上的共鸣及文本背后的冲动是作者关注《大同书》这一文本的出发点。而理性主义究竟能否解决20世纪中国的问题,《大同书》中诸多无法安置的裂隙,则是本书想要到达的地方:对规划社会的反思。在这一意义上,本书的写作具有了当下性,能够为我们今天对现代、理性、规划等等议题的讨论提供思想资源。

--

为何说《大同书》是现代的?它与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关系是什么?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乌托邦著作,《大同书》是康有为对未来社会的精心表达。 此前对《大同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创作年代、版本流变、思想来源和内容方面,本书则试图表明,这一看似空想的著作,实际上深深地扎根于近代中国的改革历程中,昭示出中国思想取向的一次重大转折。

在细读《大同书》文本的基础上,作者重审“大同”观念的沉浮、晚清大同观念的重现及其与西方思想的关联;分析《大同书》预设的理论前提,如其中隐含的视觉观念、康有为的人性论与苦乐观;继而重点考察大同社会的“破坏”与“建设”方案,其脱离旧制走向大同的具体路径、实际运营和制度设计等;最终概述康有为的理性主义规划思维模型,并将《大同书》置于近代中国历史的视野中,理解中国“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作者简介

王东杰,河南濮阳人,历史学博士,曾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延与异变》《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等。

目录信息

导 言 理想的历史与现实的可能
一、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力场中
二、历史进步的终端
三、书写“想象史”
四、如何重读《大同书》
第一章 大同主义的兴起与康有为的大同说
一、复数的“大同”与大同观念的崛兴
二、康有为大同说的形成
三、永远的“未定稿”
第二章 《大同书》中的视觉性与方向感
一、那道俯视的目光
二、内外之别与平面视角的展开
三、热和冷的交融
第三章 人性的“历史化”与中国思想的转向
一、“人道”:一个居中的位置
二、心物交融的共感网络
三、人性的历史化
四、从善恶到苦乐
五、转向“苦乐”
第四章 在大同之路上徘徊前行
一、以兵弭兵的“去国界”之旅
二、一波三折的“去形界”和“去家界”
三、“去种界”中的种族主义
四、“类”的解构与“仁”的限界
五、阴阳史观
第五章 大同世界的生命、生产与生活
一、身体、权利与“天民”
二、生命周期管理
三、大地统计学与公有经济
四、大同政治体系与时空重构
五、大同世界的日常生活
第六章 理性主义与“纤悉之治”
一、追求“纤悉之治”
二、“规划社会”的思维模式
三、无法消化的“畸零”
四、走进历史的单向街
结 论 规划社会与中国的“现代性”
一、重审大同世界
二、为何说《大同书》是“现代”的
三、苦与乐的辩证法
附 录
征引文献
后 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大同书理论系统熵变分析与案例疏证 导言:理想的历史与现实的可能 系统熵变分析 1. 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力场中: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相互作用可看作一个复杂系统。全球化促使信息、资源等快速流动与融合,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类似于熵增;地方化则强调地域特色与传统的...

评分

大同书理论系统熵变分析与案例疏证 导言:理想的历史与现实的可能 系统熵变分析 1. 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力场中: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相互作用可看作一个复杂系统。全球化促使信息、资源等快速流动与融合,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类似于熵增;地方化则强调地域特色与传统的...

评分

大同书理论系统熵变分析与案例疏证 导言:理想的历史与现实的可能 系统熵变分析 1. 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力场中: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相互作用可看作一个复杂系统。全球化促使信息、资源等快速流动与融合,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类似于熵增;地方化则强调地域特色与传统的...

评分

大同书理论系统熵变分析与案例疏证 导言:理想的历史与现实的可能 系统熵变分析 1. 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力场中: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相互作用可看作一个复杂系统。全球化促使信息、资源等快速流动与融合,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类似于熵增;地方化则强调地域特色与传统的...

评分

大同书理论系统熵变分析与案例疏证 导言:理想的历史与现实的可能 系统熵变分析 1. 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力场中: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相互作用可看作一个复杂系统。全球化促使信息、资源等快速流动与融合,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类似于熵增;地方化则强调地域特色与传统的...

用户评价

评分

体大思精,需要慢慢消化。

评分

体大思精,需要慢慢消化。

评分

康有为处在“传统与现代”“君主与共和”“保皇与革命”的这样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特殊时代。面对灾难深重的中国,康有为在“保国与保教”“儒学与西学”“大同与小康”之间通盘思考,试图为中国寻找经世救国方案。《大同书》重在对儒式“普遍性价值”的阐发,无论是“西学西理”还是“中学中理”,康有为都遵循着“合则尊之,违者抑之”的释读原则,其价值指向都是要达到“以儒化西”的目的。其颠覆性无异于《新学伪经考》,其建设性又堪比一部更高层级的《孔子改制考》。今日来看,康党对经典的解读无疑是异端的,对西方文明的理解无疑是粗糙的,但是他们著作中所体现的思想与时代语境之间的张力,恰恰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评分

先睹为快。康有为固然有各种可议之处,但在《大同书》里,蕴藏着理解当下和过去一百多年历史走向的密码。期待读到实体书。【然而,进入 20世纪,这一想法发生了逆转:从此之后,理想社会是“人工”的,不是“天然”的。它无法通过以修养为先的方式从“理想”或“社会”中推导出来,而是对人口和社会信息加以全面掌控、合理规划、严密推导的结果,因而人也从天道的赞助者成为一切合理价值的设计师。在此过程中,中国传统观念中的许多成分得以被继续保留(比如那个共感网络体现的乐观主义宇宙观),然而它们被混杂组构到一个新的思想“秩序”中,因而也具有了与此前完全不同的意义—它们已经是“新”的一部分,而不是“旧”的延伸。】

评分

先睹为快。康有为固然有各种可议之处,但在《大同书》里,蕴藏着理解当下和过去一百多年历史走向的密码。期待读到实体书。【然而,进入 20世纪,这一想法发生了逆转:从此之后,理想社会是“人工”的,不是“天然”的。它无法通过以修养为先的方式从“理想”或“社会”中推导出来,而是对人口和社会信息加以全面掌控、合理规划、严密推导的结果,因而人也从天道的赞助者成为一切合理价值的设计师。在此过程中,中国传统观念中的许多成分得以被继续保留(比如那个共感网络体现的乐观主义宇宙观),然而它们被混杂组构到一个新的思想“秩序”中,因而也具有了与此前完全不同的意义—它们已经是“新”的一部分,而不是“旧”的延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