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抛弃了以前的生活,搬到北方的海边小屋独居。她给忧心世界毁灭的前夫写信,与漂泊中的女儿视频通话,和他们分享自己平静琐碎的生活。
她小心翼翼地交友,尝试一段新关系,进入其他人的生活。她也想知道,年轻时没有抵达的地方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尤迪特·海尔曼精准捕捉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东西:关于家与根,关于记忆与信任,关于离开与未竟之愿。
“我觉得日子越来越慢了,慢得让人不舒服。不过这样一来人就有时间去想明白自己拥有什么,去看得更清楚。你就会知道哪些是你想要的,哪些是可以放弃的。”
尤迪特·海尔曼,1970年生于柏林,1998年出版首部作品《夏屋,以后》一举成名,之后出版有《除了幽灵,别无他物》《爱丽丝》《所有爱的开始》等。海尔曼擅长描绘孤独、微妙的人际关系和女性心理,是德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尤迪特·海尔曼通过大量的速写练习,精准呈现了对于生命自己的感知和理解。女工在嘈杂的环境下边说话边打手势,还被要求在饭前祝好胃口,勾起了我一些过往的生活回忆,有趣。 作者是德国女作家,被誉为天才作家,笔触很是细腻,读下来给我的感觉是观察入微,用着近乎众生平等的...
评分人都是孤独的,又在孤独里带着各种牵绊,整本都在讲人的孤独,却又句句不提孤独,轻柔而平常,不是惆怅,不是忧伤,只是轻柔而平常的。 人与人相处的疏离和刚刚好的沉默与距离,没有解释,回应挺好,没有也没关系,接住的鸡蛋,轻触的手,低头看报不抬头的嘴角浅笑,只是想回家...
评分 评分最重要的感受——很轻薄柔软的一本书。 用纸感觉不错,很顺滑,肯定不是轻型纸,200+页的书很薄。 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这样适合阅读的纸质书了,纸质软皮的封面,阅读的时候非常轻松,怎样翻折都很舒适,就像古籍一样,可以单手将书卷起来,阅读全程手部都是没有很大压力的。 书封...
一种安静淡泊的疏离写作,像远离现代,来到世界尽头独自生活。对人物情绪的描摹克制而准确,能感受到强烈的孤独,但又不自怜自伤,阅读体验恰似封面所示,身处一间空荡荡的房间,任风从窗口吹进来,掀动窗帘。“淡人”读者一定会喜欢。
评分一本几乎「无事发生」的书,不尖锐不伶俐,情绪不激烈,人们大多平和。 除了二十岁的尼克,她热烈到沸腾但她最终死了。 其余的人他们都有一种被时间或境遇推着随波逐流感。 那种感觉读起来很好,不据理力争,不打破砂锅,不明晰关系,也不分摊对错。 一直都是淡淡的,接收生活主动给的,也接收生活此刻收回的,都好都行。 很好的一种精神状态,很好的一种生活方式。 “为什么我当时没有想到这些; 或许我想到过,但却不以为意。 魔术师为我打开门,我走进他的房子。我喝了他递给我的冰茶,躺进他的箱子,他把箱子锁上,再打开,他的妻子在一旁看着我们。 我一定是在期待着他把我锯成两半,但他没有。 我一直在随波逐流,或许安也是。”
评分好像一张被伏特加打湿过的白纸。(中间我一度怀疑女主就是尼克也是咪咪是安,所有的故事和记忆是模糊的轮回,后来觉得甚至奥蒂斯与阿里尔德也是她的一部分,所有的角色和情节都是叙事者本人。)
评分记忆犹如那只貂,是捉住后把它扔得远远的还是把它宰了,很多时候我们也没有办法选择,因为你根本无法抓住它。“我们只能漂浮着,在所有记忆的痕迹里”。
评分①写得挺厉害的,看似什么也没在发生,意象却像被海潮带着漂流的浮木一样最终汇聚并显示出意义,很难写的故事;②故事里几乎每个人都在漂泊,每个人都没有勇气或力气去爱另一个人,所有人都像老鼠一样躲在自己的洞穴里、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深刻理解外面世界如核冬天一般可怖;而女人在这种没有爱和生命的烂泥一般的地方只能被污名为海妖,被捕捉、异化、非人化、强暴、虐杀。德国文学真的非常擅长写这种日常窒息型主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