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主潮》描繪瞭自1942年以來的中國當代文學主導潮流的形成的變革曆程,力圖闡釋現代性激進化與中國社會主義革命文學形成的互動關係;在政治與審美的緊張關係中去呈現中國當代文學艱苦卓絕的自我創造;揭示80年代改革開放促使中國文學廣泛吸收西方現代思潮發生的深刻變化;呈現90年代以來的文學創新流嚮與多元化的錯綜格局。《中國當代文學主潮》視野開闊,以論帶史而富有整體氣勢,語言清峻而犀利,展現齣一種嶄新的文學史風格。
当代文学史里面最棒的,O(∩_∩)O~,超越了北大洪版、复旦陈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孟程版。可惜有些地方有所顾忌,点到为止哦。得陇望蜀地臆想一下,如果修订版再详尽通透一些的话,与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放在一起也未尝不可。
評分第20页 “通过建立历史‘元叙事’(mate-narration)的模式,来支配文学围绕中心主题展开实践。” “mate”当作“meta”。 第239页 “当时对他们有影响的书有:爱伦堡(I. Ehrenburg)的回忆录《人·岁月·生活》,塞林格(J.D.Salinger)的小说《麦田守望者》,克鲁亚克(J.K...
評分 評分随知陈是搞理论的,但是这本书较《无边的挑战》通俗易懂些,我的关注点倒是被他如何描述文革文学吸引了过去。 此书将1942年看作当代文学起源标记,这是因为他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思潮线索,倒也无可厚非。第三章《现实主义理论源流及其斗争》追溯梳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同人对胡...
評分第20页 “通过建立历史‘元叙事’(mate-narration)的模式,来支配文学围绕中心主题展开实践。” “mate”当作“meta”。 第239页 “当时对他们有影响的书有:爱伦堡(I. Ehrenburg)的回忆录《人·岁月·生活》,塞林格(J.D.Salinger)的小说《麦田守望者》,克鲁亚克(J.K...
以“現代性”結構全書,名不符實吧?
评分曉明哥用他的暴力話語一次一次鞭撻我。
评分以“現代性”結構全書,名不符實吧?
评分畢竟隻是教材,這種書太難寫瞭,我不應該抱太高期望的。如果中國當代文學史總是按照76年之前寫文學運動,76年之後羅列作傢作品的話,那就太瞭無興趣瞭。
评分以“現代性”結構全書,名不符實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