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被認為是繼薩特之後法國知識界的領袖人物,濛田之後最富纔華的散文傢。他在符號、精神分析批評、釋義學、解構主義諸領域都有卓越建樹,對西方文化和文化研究影響深遠。
本書收錄巴特的兩種著作,前者約14萬字,後者2萬餘字。1952年巴特進入國傢科學研究中心從事詞匯學和社會學研究,在其後的七年間在《新文藝》雜誌上發錶瞭許多揭露大眾文化迷思的文章,後來集結成《神話修辭術》(Mythologies, 1957)。從此,巴特被公認是關於我們怎樣通過語言、服飾、手勢相互交流的最有獨創性的評論傢之一。60年代初期,巴特在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研究符號學和結構主義,他對傳統學院文學理論觀點以及大眾文學形態作瞭論述,其獨特的觀點被稱為新批評,引起其他思想傢的不滿,認為他漠視和不尊重文化中的文學根源。巴特則發錶《批評與真實》(Critique et verite, 1966)與其對抗,控訴那種陳舊的、布爾喬亞式的不重視語言細節、刻意忽視其他理論概念(如馬剋思主義)挑戰的批評方式;他熱情地呼籲讀者要擺脫既成觀念,按照現代思想看待文學作品,而文學作品總是先由一種語言與其自身的衝突組成的。
首先我不是专业的哲学系学生,我只是个普通的高中生,所能说的也只是巴特给我的感受. 一开始看序的时候恨自已怕是浪费钱买错书了,全是什么能指所指.但是看下去之后发现了很多与我的思维相触的地方.首先它第一部分讲了一些很平凡的事,我巴特一独到的眼光,从这些实力仲抽离出了它的...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在這個矛盾已達直極限的時代 何何妨讓諷刺 挖苦成為真理的代言”
评分羅蘭巴特完美地示範瞭如何把習以為常的事物相對化、問題化,批判的語境是特定的,即戰後的法國的資産階級的社會。將曆史“自然”化是神話主要的運作方式。
评分“從語言角度看,嘉寶的獨特之處在於觀念範疇,A赫本則在於實體範疇。嘉寶的臉是型相,赫本的臉則是事件。”
评分第一部分很好看,第二部分看得懂的都好看。。。。
评分我覺得吧,相比Barthes的文論,我顯然是更喜歡他嚼生活的爛攤子那股精氣神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