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转型

中国的大转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萧功秦 湖南衡阳人。1981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政治学教授。

著有《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中国士大夫与西方挑战》(1986)、《萧功秦集》(1995)、《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1999)、《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2001)、《知识分子与观念人》(2002)等专著。自1980年代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新权威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主要代表学者,其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应。研究领域包括: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政治通史,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史。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对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社会转型的多角度考察的成果。

出版者:新星出版社
作者:萧功秦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462
译者:
出版时间:2009年8月
价格:4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225716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政治学 
  • 萧功秦 
  • 社会学 
  • 中国研究 
  • 中国 
  • 政治 
  • 中国转型 
  • 中国历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核心介绍:

从八〇年代的新权威主义到九〇年代的进步的保守主义,这是关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路向寻求和思考。

所谓的新保守主义,就是在尊重现存秩序的历史连续性、重新肯定传统价值系统以及权威的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缓慢渐进地推进现代化变革。这种新保守主义具有民主与现代化的导向性,因而与传统的保守主义不同。

评论:

讲到新权威主义,就不能不讲到一位历史学家萧功秦,他最重要的观点是,未来中国政治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但并不会是一场革命。他认为现代化和最终的民主化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必须依靠政府的“看得见的手”。

—— Joseph Fewsmith,《亚洲观察》

萧功秦认为,变革过程会使旧的游戏规则瓦解,而新的游戏规则却一时无法建立,这种脱序状态,是改革的最大敌人。因此,中国需要一种新的过渡性的游戏规则,需要一种新的开放性的权威主义,这种新权威体制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中国的自由与民主,但他认为,这需要等待相当长的时间。

—— Steven Mufson,《华盛顿邮报》

萧功秦批评指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倡导者们相信,只要抛弃了专制制度,中国就能实现世上最先进的代议民主政治,他认为这种乐观主义观点是“浪漫主义”的,不切现实的,相反,他更赞同梁启超与严复在二十世纪初那种似乎更为悲观低调的观点,即中国尚没有为成熟的民主做好必要的准备,因而中国现代化初期还需要“强人”权威的督导,另一方面,萧又认为,中国的这种“浪漫主义”,对于促进国民公共意识的现代化,以及对于防止“强人”滑向传统专制权威主义泥潭上去,仍然有其积极的正面意义。

—— 墨子刻(Thomas A. Metzger),《太平洋风云:当代中西政治理论之争》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实际上是一部学术论文合集,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但总体的思想观点还是很统一、很独到的(不左不右的新保守主义-“稳健派+渐进民主论”),完全不同于市面那些哗众取宠的浮躁商业读物,确实是老学者深思熟虑的思想结晶,充满上海学者(交大)特有的严谨、冷静和细致学风,叙事娓娓道来,发表观点不盛气凌人,很多论点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作者对知识分子的高尚定位论述很感人,对天涯网友的对话也真诚、老练和深刻。不知不觉,我几乎也同意作者的观点了,新保守主义难道不好吗?循序渐进实现民主、自由、人权不正符合中国国情吗?

评分

我变了

评分

内容重复过多,但值得一看。借鉴比较政治学和发展政治学的分析框架很有意义,但有些浅尝辄止了

评分

萧的有些思路我倒是蛮认可,他为何不被今上征召为羽翼?否则可入今日之商山四皓

评分

我变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