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生于福建漳州,乳名和乐,名玉堂,后改语堂。22岁获上海圣约翰大学学士学位,27岁获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29岁获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和上海东吴大学。1936年后居住美国,此后主要用英文写作。1966年回国,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荣任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3月26日病逝于香港,葬于台北阳明山故居。林语堂用英文创作和翻译的一系列经典作品影响深远,奠定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重要地位。
林语堂用美妙的英文向世界介绍中国人和中国历史文化,但是,囿于所处时代、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他的思想认识不免带有历史的局限。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正是中国国内动荡变迁、破旧立新的时期,特定的创作背景无疑也给他的作品留下印痕。显而易见地,比如当时对朝代称谓与历史纪元的划定不统一(如称清朝为Manchu Dynasty);且时无汉语拼音方案,专有名词均使用威妥玛拼音音译等。此外,也能发现作者在解读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现象时的不足,如反映在民族关系的表述上,称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为foreign blood、foreign race,乃至以Chinese特指Han Chinese等。
但凡一个人,在他不拥有的时候,是不该想太多拥有之后的事情的; 但凡一个人,在他穷困的时候,是不应该想太多他富有之后的事情的; 但凡一个人,在他面对现实的时候,是不应该想太多脱离现实的事情的; 但凡一个读书的人(注:不是读书人),也是不应该写太多...
评分 评分但凡一个人,在他不拥有的时候,是不该想太多拥有之后的事情的; 但凡一个人,在他穷困的时候,是不应该想太多他富有之后的事情的; 但凡一个人,在他面对现实的时候,是不应该想太多脱离现实的事情的; 但凡一个读书的人(注:不是读书人),也是不应该写太多...
评分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konglongdezhu(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577373014/ 10年前在亚马逊上晃荡的时候无意间看见了林语堂先生的这本书的简介,再看下面的评语后觉得应该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
语堂先生的导读和美国作家的原文一样有智慧!就是有些段落里句子实在太长了,读着喘不过气。
评分当初没看懂,后来学了美国文学史这些作家也都知道了,林语堂是结合自己的看法加上原著引用,不过要对美国文学文化有些了解,不如肯定看得云里雾里,不过全是名家,值得一看
评分当初没看懂,后来学了美国文学史这些作家也都知道了,林语堂是结合自己的看法加上原著引用,不过要对美国文学文化有些了解,不如肯定看得云里雾里,不过全是名家,值得一看
评分语堂先生的导读和美国作家的原文一样有智慧!就是有些段落里句子实在太长了,读着喘不过气。
评分终于读完了第一遍,实在有些文章太喜欢,会不自觉在公车上看着看着笑起来,也会因为焦躁的时候看到santayana在soliloquies of england里之类的文笔被瞬间治愈。很有意思的是对政治人物的信仰研究那部分。还有林语堂本人也就是个同路的吃货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