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百瑞就中国宋明理学的传统讨论中国思想中的自由主义特质。书中论及新儒学“学以为己”的个人自发色彩,其强调自得,相互激励等价值的教育思想,以及明代知识分子自任于天下的责任感,认为黄宗羲正代表了这种自由主义特质的新综合。在最后一章中,狄百瑞并讨论这种自由思想在当代中国所遭遇的困境。
狄百瑞教授,前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东亚语言和文化系教授,是海外研究中国思想的著名学者。1971至1978年间出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推动了东亚图书馆的翻新及扩充工程,建立乐人文研究中心,以及这中心辖下的人权研究中心。1978至1986年间担任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的主席。除了他在教育行政上的贡献外,狄百瑞教授的学术成就亦广被承认。他先后在1974年和1999年获选为美国文理学院和美国哲学会院士。狄百瑞教授的研究兴趣是东亚的宗教和思想传统,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儒学。他把新儒学研究引入美国,提倡一种对亚洲在通识和核心课程中的位置的全新构想。他在近年撰写和编辑的超过二十五部著作里,主要处理中国的民间社会和人权问题。
《中国的自由传统》一书收录的是美国学者狄百瑞在香港新亚书院,以“中国的自由传统”为主题的五次演讲。 狄百瑞的基本论述是以宋代儒者为中心,通过各种史实和相关言论著述来论证中国儒家所具有的自由传统。虽然书中有些地方对于儒家自由传统的论证有些牵强附会的感觉,但却不...
评分Introduction Looking for a traditional ground for hope in the future that is neither revolutionary nor reactionary----looked to Chien Mu (钱穆)for Neo-Confucianist accommod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1-2) Background: New Confucianism 钱穆,Tang Junyi唐君毅...
评分 评分 评分以自由主义的视角解释宋明理学,立意虽好,却失其真。
评分以自由主义的视角解释宋明理学,立意虽好,却失其真。
评分自由主义是一种建立在个人主义人道主义上的政治思想倾向,以追求宽容和个性为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狄百瑞似乎偷换了自由主义的概念,也割裂了中国儒学的价值立场和出发点,把宋明理学一脉对个人道德心性的讲求归结为“中国的自由主义传统”,这种提法可能还是不太合适的。不过此讲座对于1982年的中国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一是重振中国现代文化“外援”和“内应”的两个来源;二是以独特的视角发现以儒家思想为文化基线的中国接收与重构西方自由主义的某些可能性。
评分按照狄百瑞所依据的“自由”定义:“提升心智的多面性及其品质”“以合法性程序和平变迁”“追求长远的道德理想文化理想与文明理念”等,仔细研究某些宋儒和明儒的思想,确实可以发现中国在近世是有着自由传统的,尤其尽量摆脱西方式的“自由”观论述,采用中国经典中与之相匹配的“自任”“自得”的视角则能帮助读者从中国文明自身脉络理解自我。但在政治理论的背景下,当提问“自由”问题时通常会将“自由”视为一种国家理论,它讨论的是作为哲学基础的个人与外在于个人的某些共同体与联合体的关系并认为个人才是最核心的。这样看中国近世的“自由”更像是一种人生哲学,尽管也有限制专断权力等政治意涵,总体上离不开“内圣外王”的进路。
评分@公民文化导论 从新儒学看传统中的自由:1.强调个人与圣贤互动,自任得道;2.学者为己,朱子的乡约制度与博学倡议体现出”教育制度的自发性’;3.君臣都需自任、自得,极高的道德义务约束;4.黄宗羲是自由传统之集中体现。强调回归中国历史本身找寻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