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联陞先生《1914—1990》,字莲生,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河北保定。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陈寅恪先生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租庸调到两税法》,嗣后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历史系,获硕士与博士学位,即留哈佛任教,五十年代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晋书食货志译注》、《中国史专题讲授提纲》、《中国货币及信贷简史》、《中国制度史研究》、《汉学散策》、《汉学论评集》、《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等。在论其生平与学术的文字中,尤详备者当推其友人周一良教授的《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前者载于《中国文化》第六期;后者载于《时报周刊》三0九、三一0号,又分别收入作者在台北和上海出版的论文集《犹记风吹水上鳞》和《钱穆与中国文化》。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联陞
出品人:
页数:167页
译者:
出版时间:2009年9月
价格:1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1085108
丛书系列: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图书标签:
  • 杨联陞 
  • 思想史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 文化史 
  • 语言学 
  • 海外中国研究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分别阐述了“报”、“保”、“包”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演变,探究了“报”在人际交往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佛教传入中国后对“报”的观念的影响。对于“保”、“包”二字则阐述了由古及今的社会意义演变以及各自引申出的相关复合词。最后,作者以国人崇尚诚信之“信”字贯通三讲。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实至名归的“汉学界第一人” ——简评《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希望仍然惨淡,但这似乎并没有打击中国学人们的信心,反而让他们有了更多改造这个国家的动力。是时,清华大学名师云集,恰逢此时,杨联升先生进入了清华大学。他的老师都大...

评分

实至名归的“汉学界第一人” ——简评《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希望仍然惨淡,但这似乎并没有打击中国学人们的信心,反而让他们有了更多改造这个国家的动力。是时,清华大学名师云集,恰逢此时,杨联升先生进入了清华大学。他的老师都大...

评分

实至名归的“汉学界第一人” ——简评《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希望仍然惨淡,但这似乎并没有打击中国学人们的信心,反而让他们有了更多改造这个国家的动力。是时,清华大学名师云集,恰逢此时,杨联升先生进入了清华大学。他的老师都大...

评分

实至名归的“汉学界第一人” ——简评《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希望仍然惨淡,但这似乎并没有打击中国学人们的信心,反而让他们有了更多改造这个国家的动力。是时,清华大学名师云集,恰逢此时,杨联升先生进入了清华大学。他的老师都大...

评分

实至名归的“汉学界第一人” ——简评《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希望仍然惨淡,但这似乎并没有打击中国学人们的信心,反而让他们有了更多改造这个国家的动力。是时,清华大学名师云集,恰逢此时,杨联升先生进入了清华大学。他的老师都大...

用户评价

评分

气象好

评分

研一读毕。

评分

有时间重新读一下

评分

书里附了多篇欢迎致谢的记录,众人与杨联陞互相客套夸赞,正是人情关系和交往方式的材料。

评分

中国社会关系维系的人情模式讨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