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山西大学历史系学士,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银河是当代中国最富社会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是妇女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性别研究、性社会学。她的许多理论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推动性作用。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2004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之一。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
《虐恋亚文化》内容简介:虐恋不仅仅是少数人追求快感的活动,它揭示了人性中非理性的方面,又是一种成年人的游戏,一种平常人的戏剧活动。虐恋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完全像外星球的事一样遥远,“但是我在此斗胆提出一个假设:假设中国文化的包袱对于我们不再是那么沉重;假设中国人除了吃饱穿暖传宗接代之外也有了一点对性快乐的要求;假设中国人也愿意有选择性活动方式的自由;假设中国人也喜欢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趣、更快乐一些。”
如果说一切本质在于性,那还谈什么女权男权主义啊?相比之下,男权女权就像是在胡扯。对于sm,反正我没经历过,不好发言。基于存在主义的一切谈论。如果说本质在于性,用爱的旗号来为伤害“做掩护”是不是虚伪的呢?还是说,性就是从爱出发的?但这不就违背了性冲动是一种原始机...
评分李银河无疑解放了很多人,很多同性恋,很多SM爱好者。 抛开伦理道德束缚,人无非就是人,既然天性是使然,干吗要压抑自己呢。李银河以科学的态度解释了原先被认为是变态病态的性行为、性心理,说造福这些人,未免有些夸张,毕竟在国外更加放浪的国家,这些还都是小众,别说是在...
评分我非常喜欢《 O 的故事》,该怎么形容呢?勒内对 O 说,如果她还爱他,那就绝无自由可言。到这里,这个小说还是在一般虐恋的控制之中。直到勒内把 O 送给斯蒂芬先生,再次给她选择,让她选择是否属于斯蒂芬先生。这种占有的方式之高级,震惊了我。斯蒂芬先生拥有 O 以后,他们...
评分从小就听过《在那遥远的地方》,对其中那句“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是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小的我,还处在情爱的懵懂期,却能对这句歌词感到既怪异又理所当然,皮鞭式对爱情的臣服,和其中包含的骄傲,估计大部分的人都能理解歌词中的那种关系,那这就是可...
评分李银河在《虐恋亚文化》书后附录了一篇虐恋小说《O的故事》。这篇小说曾激起热烈的辩护与辱骂。激进女权主义者称它是对女性价值贬损的极致;自由女权主义者却对此大加赞美,称之为鼓吹解放女性性欲的文学作品。有男人说这是“最真实、最深刻的关于女性性心理的描写”;还有...
为了理解《钢琴教师》专门看的。案例部分很欢乐,成因部分简直挠头,权力关系和虐恋政治毫无意外的想起王小波。
评分虽然全书对虐恋行为和虐恋心理做出了全面及专业的分析,但我还是无法从中理解我为什么是M……书中引用了很多所谓心理学专家的观点,总觉得他们的部分论述不是很靠谱,因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虐恋者。连我自己都无法剖析自己,旁人又怎么能够搞清楚呢?或许,被虐倾向并没有一个理性的成因,深究到底,它只是一种类似“本能”的东西,只不过是特殊人群的特殊本能。另外,书里说到,男M要比女M多20倍,是真的吗?
评分关于虐恋比较详尽和深入的研究,“启示”的部分开阔了不少思路。也许现在很多人对它的理解仍然是狭隘的。
评分很学术很理论,尽管也有那么整个一篇是在举例子,但实证性还是差很多。更多的是在深究理论,通过旁征博引来完善自己的观点。现实例子太少,尤其是对于国内的现状,包括文学作品和理论研究,几乎是没有的。不过,毕竟是97年的书,放到现在再写的话 就会大有不同了吧。书中大量的观点引用是亮点,但是对于她所引用到的一些东西我的领会却和她大不相同。比如弗洛伊德的《性欲三论》,当初读和现在重温都丝毫读不出李老师说的那些暗示。《O的故事》是拜读过的,感觉也很平淡。总的说还是中国的大环境过于禁锢么?这一本明显没有《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写的丰满——就是因为缺少实证。但李老师的文字功底真的了得,理论本身不谈,文字很有征服感,很多话都很精辟。
评分很久没看书了,看什么都看不下去。即使是带着猎奇的心理。第一次拿到书有“操。这么厚怎么看”的情绪。浮躁得像狗,算是废了。六心不定,只会要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