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诠释学

佛教诠释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赖贤宗
出品人:
页数:280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0-22
价格:3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115760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佛教
  • 哲学
  • 诠释学
  • 佛学
  • 宗教
  • 佛教哲学
  • 泛读
  • 厦大
  • 佛教
  • 诠释学
  • 哲学
  • 宗教
  • 思想
  • 经典
  • 研究
  • 智慧
  • 思维
  • 阐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丛书发挥成中英、 H. Beck等人的《本体诠释学》(Onto-Hermeneutics) 的诠释角度对中国哲学当代诠释进行阐释,除了延续中国哲学体用论、心性论、境界论等固有传统予以当代解释之外,更吸收了现代新儒家、日本京都学派、海德格、迦达默尔等哲学家之中的本体诠释学思想资源,从而在《道家诠释学》、《儒家诠释学》、《佛教诠释学》、《诠释学与意境美学》四书之中开展了儒道佛与中国美学的“中国哲学的诠释学”之四个面向。 《佛教诠释学》一书从事大乘佛学之本体诠释学之创建,研究中国哲学史中的大乘佛学所蕴含的丰富的本体诠释学意涵,兼论其根源之印度之大乘佛学本体诠释学原初模型及其中国转化。

《佛教诠释学》艺术从“本例诠释学”的立场,阐明佛教诠释学的意义,展开天台、禅、净土的佛教诠释学主要内容,同时也涉及佛教诠释学在宗教对话、心灵治疗和宗教社会学等应用课题。 本书以本体诠释学的进路,透过从跨界沟通,运用于人类普遍关怀的当代课题,一起进行能够促进世界永久和平的自由创造。因此,这在当今佛教的研究和发展方面,及东西文化的交流与整合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作者简介

赖贤宗,现任国立台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暨中文系系主任,兼任台北大学人文学院东西哲学与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 论佛教诠释学的成立根据、意义与相关研究 第一章 佛教诠释学的重省——佛教诠释学的意义、相关研究与主要论题 导论 第一节 佛教存有学与佛教诠释学的意义与其疑难之重省 第二节 论佛教诠释学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佛教之本体诠释学的基本论题 第四节 佛学诠释学的重要性 结论 第二章 当代如来藏思想的争议与佛教诠释学——印顺之后的如来藏说争议之评议 导论 第一节 诠释冲突:如来藏说之争议与诠释冲突的解决 第二节 林镇国《辩证的行旅》的解构思想与两种诠释学视点下的如来藏思想批判 第三节 评蔡耀明的“内部建构”的佛学研究法 结论第二部分 佛教诠释学的三个环节:佛教存有学、知识论和实践论 第一章 天台佛学的诠释学与人间佛教的哲学反思——佛教诠释学三环节之一 导论 第一节 对人间佛教思想与中国佛教的本体诠释的反省与未来发展的前瞻 第二节 汉传佛教的思想特色:以智颛天台佛学的三谛说之思想创造为例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本体诠释之根源:古代中国思想的共通的“三”的思想模型 第四节 论佛教诠释学对于诠释学与佛学研究之意义 第五节 天台佛学的本体诠释学的三个环节 结论 融合与对活:走向未来的佛教诠释学与人间佛教在21世纪的实践 第二章 禅的佛教诠释学与世界伦理——佛教诠释学三环节之二 导论 第一节 汉斯·昆的世界伦理构想及其纲领 第二节 《楞伽经》论如来禅与如来藏藏识:禅的本体诠释学与超存有学 第三节 “指月之喻”的禅的本体诠释的三个环节 第四节 禅的伦理学与世界伦理 结论 走向佛教与基督教对话的世界伦理之建构 第三章 净土信仰论之诠释:世亲、昙鸾与亲鸾之迥向思想——佛教诠释学三环节之三 导论 第一节 迥向、转变与转依的理论关联:迥向说的佛教诠释学含义 第二节 大信心即大佛性即如来:净土信仰的佛教诠释学 结论第三部分 佛教诠释学的应用 第一章 佛教的空与基督教哲学——基督教哲学与佛教哲学之对话的一个当代反思 导论 第一节 空的哲学对于基督教与佛教的对话的重要性 第二节 “空”之体验、佛性论与虚无主义的克服 第三节 佛教与基督教的宗教对话的本体诠释进路:佛教与基督教对话的理论模型之试探 第四节 禅的哲学与基督教的“自我中心性”、“终末论”以及“罪”问题之会遇 结论 第二章 人间佛教的本体诠释学与现代性问题——以太虚、印顺的诠释差异为线索 导论 第一节 “人间佛教”的本体诠释学——从“般若空”到“中道”到“实相” 第二节 从宗教社会学的观点论现代佛教所提倡的“人间佛教” 第三节 从“表现的总体性”和“结构的总体性”看太虚大师与印顺法师“人间佛学”的理论根据的差异及其宗教社会学含义 第四节 台湾与中国内地的现代佛教的“现代性”的哲学反思 结论 第三章 佛教意义治疗学与佛教诠释学 导论 第一节 从弗兰克的意义治疗学到佛教的意义治疗学 第二节 佛教的心灵治疗技巧与佛教意义治疗学 第三节 佛教的意义治疗学与佛教诠释学 结论 第四章 佛教与科学——论佛教科学观与佛教心理学作为一个范例 导论 第一节 近代科学对于宗教世界观的运用与佛教的科学观 第二节 当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几种模式及佛法与科学的会通 第三节 佛教心理学所例示的当代佛教科学观 结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宗教和哲学的交媾。。三十年的研究。。。。开始读起来感觉是扯淡,但是真正读下来,有许多想象力和知识基础在哪里。。。

评分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5月30日捐赠

评分

为自己读过这个赶到略羞耻。。。

评分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5月30日捐赠

评分

为自己读过这个赶到略羞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