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泰勒,曾在艾尔斯伯里文法学校受教,在牛津大学研读历史和现代语言学。在苏塞克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大众奖学金。做过出版商,创作过四部小说,编辑并翻译了《戈培尔日记1939-1941》;畅销书《德累斯顿:1954年2月13日,星期二》的作者。
这是一部讲述柏林墙的兴建与倒掉的作品。在西方的文学影视作品中,柏林墙从来都是绝望、英勇的东德人逃离“魔掌”时的背景。泰勒却使用大量的官方记录、史料、私人叙述证明,柏林墙从来不只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也不仅是东德为了阻止居民外逃而修建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大舞台。二战之后核俱乐部成员们的危险游戏、意识形态领域的尖锐斗争、政治做秀,竞相借之登台亮相。美国总统肯尼迪、英国首相麦克米兰、法国总统戴高乐以及前苏联的领导人们,都以柏林墙为话题,或长袖善舞或惺惺作态或肆意叫嚣,只有柏林墙静静地站在那里,纹丝不动。泰勒指出,柏林是美苏两个大国博弈的棋盘,而柏林墙就是双方都最看重的那颗棋子。
泰勒用很多精力去辨识关于柏林墙的传说和神话,把它们还原为现实。他追溯了柏林墙从1961年8月开始的历史,指出修建伊始它只是铁丝网,后来才发展成103英里长的钢筋混凝土墙体,配有300个瞭望哨及荷枪实弹的士兵。泰勒调查清楚了修建柏林墙的“罗斯工程”的细节,讲述了柏林墙建成后东德人的生死逃亡,也谈到了柏林墙倒掉后被人分拆销售的情况。但他最关注的是柏林墙背后的可怕景象。撇开政客和政治不说,人们一度对把柏林人为分裂开的想法嗤之以鼻,而当柏林真的一分为二时,大家又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习以为常,甚至以为本应如此。泰勒说,当时普通人都产生了世界末日般的感觉,觉得毁灭性的核战争随时都可能发生。
该书是第一部深入细致地描述当时的柏林和柏林人的著作,资料翔实,穿插了很多细节。
柏林墙倒下了,东德人终于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自由,然而,类似的悲剧却并没有在这里地球上结束,我们看到在远隔德国万里重洋的另外一个国家,依旧有一堵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巍峨耸立着,唯一的区别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甚至不知道这堵墙。
评分20多年前,柏林人曾因推倒柏林墙而大感畅快淋漓。可现在,他们却有些后悔,因为当初毁掉柏林墙太过彻底,以至于如今来柏林的游客几乎找不到它的历史痕迹。在庆祝柏林墙倒塌20周年之际,许多柏林人倒希望,当初应该留下更完整的墙体结构作为历史纪念。为此,德国也意识到了...
评分2009年11月,柏林的天空异常的安静,在这里读了4年书的我有幸赶上了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国的元旦前我回到了北京,更加幸运的读到了《柏林墙》中文版,这是一部讲述柏林墙的兴建与倒掉的作品。在西方的文学影视作品中,柏林墙从来都是绝望、英勇的东德人逃离“魔掌...
评分《柏林墙》中的一段“东柏林的群众兴奋地狂呼着涌向柏林墙,而旁边的警察、官员无动于衷”,揭露了德国的百姓不认同德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德国统一社会党在发展社会主义方面有什么失误?其实失误很多。主要是经济没搞好,而这也有多方面的原因。 东部经济没有搞好,有经...
评分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去民主德国,因为经费所限,许多人乘火车。由北京出发,经过莫斯科到柏林,一路上的“社会主义阵营”得走九天。从车窗看去,当时外蒙古比内蒙古好,在内蒙“风吹草低看牛羊”的景象很难看到了,草场遭到了严重地破坏,在外蒙却能够看到。进入前苏...
修墙决策高效,建设规划缜密,工程施工快速,边境守卫森严——除了羞于告人的目的,堪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范。
评分西柏林是一个超现实主义的笼子,讽刺的是笼子里的人才是自由的。
评分这道封锁线看似已拆毁,然而横亘在东西方之间的隔断根本难以化解。大家都挂着民主自由的羊头,锅里煮着的都是百姓的血肉。有比较才知道好坏,矮子里能拔出长子总不是坏事。当有些人觉得独裁政权无可厚非的时候,那些宁可把生命留在铁丝网上的赌徒义无反顾的前赴后继。独裁染上红色蜕变成了超级病毒,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无形天网密不通风。你厌恶地看着他们木讷的笑脸,机械地挥舞着手臂,嘴里高喊着毫无情感的口号,悲哀地发现绞肉机已经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评分这段历史里,最搞笑的国家元首是林登约翰逊,他访问德国的时候,不顾第二次柏林危机,专门跑去奢侈品店,就知道买买买
评分扎实的研究,丰富的资料,几乎覆盖了柏林墙的所有历史细节。可惜,翻译太生涩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