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和代表作家。她对英语语言革新良多,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人们心底的潜意识,从而拓宽了文学的疆域。她在创作和文学评论两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主要作品有《墙上的斑点》、《海浪》、《到灯塔去》、《雅各布的房间》、《黛洛维夫人》、《普通读者》。
这个译本真的不能看,中文部分上页不接下页,后半部原文凑合能看,建议想读中文的读者买其他版本的。
1931年,伍尔夫受《好管家》杂志的约请,创作了有关伦敦街景和生活的六篇散文。这些散文成就于她人生的中后期。她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已经趋于成熟,创作风格及手法也渐臻完善。《伦敦风景》描绘了伦敦社会的现实生活图景,能够全面地提现伍尔夫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其 中的第六篇一直被认为已经遗失,直到2004年8月,《一个伦敦人的肖像》才重新被发现。
六篇散文中,作者以其独特的才情和文学视角细腻地描述了她观察伦敦街道时的所思所感,以及她对街道里居民怀有的复杂情感。
坦率的说,跟随着弗吉尼亚伍尔夫游历伦敦,既是幸运,也是一种不幸。 幸运的是这个名字带来的那种神秘与艺术气息,作为一个看《达罗卫夫人》和奥斯丁小说的读者,这个导游象征着十足的品位和精神上的奢侈,而对于一个普通的试图以文字来了解伦敦的旅游者来说,这个女导游似乎...
评分读书是要看和作者的缘分的。这句话真是没错。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人读书时都会带着对作者的偏见。 比如这本书,我是满心欢喜地打开封页的,因为我喜欢伍尔夫,我直愣愣地承认,她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女作家,我就是想看她的任何作品。可是在读完第一篇“伦敦码头”时,一股气恼的情...
评分伍尔芙的这六篇小散文居然还能编篡成一本书实在不容易,译林出版社煞费苦心地把英文原版部分也加入其中,拉大了字距缩小了开面依旧是一本薄薄的册子。好在此书是精装本,所以勉强撑起了台面。 译林的这本伦敦风景是中国的唯一版本。封底上的话是这样的:伦敦风景既是一本值得...
评分读书是要看和作者的缘分的。这句话真是没错。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人读书时都会带着对作者的偏见。 比如这本书,我是满心欢喜地打开封页的,因为我喜欢伍尔夫,我直愣愣地承认,她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女作家,我就是想看她的任何作品。可是在读完第一篇“伦敦码头”时,一股气恼的情...
评分最喜欢牛津街之潮和一个伦敦人的肖像,混迹市井之间才能窥得一座城市的真面目。另外,导言的第六页和伦敦码头的第六页印混了,不知是我倒霉还是编辑太粗心……
评分称为旅游导览真是风马牛不相及,非要这样说,那也得冠名“阴郁刻薄”
评分实在是因为买不到英文原版才妥协看了这本英汉对照的,对于这么私人这么文艺这么有语言难度的文章,中文翻译肯定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过总算各种注释还是做得兢兢业业的。
评分《一个伦敦人的肖像》一直以来被认为丢失了 04年被重新发现编进这个集子的时候还是显得有些特殊 略带小说情节《伦敦码头》《牛津街之潮》大致是描绘了伦敦的海洋的民族性和市民的现代性 工业性等等新的风潮 和 《伟人故居》和《西敏寺和圣保罗大教堂》描述英国的厚重文学传统和历史 其实显得有些无聊 《这是国会下议院》描绘了英国重要的民主传统 而 其实《一个伦敦人的肖像》才是全书最有趣的部分 通过克罗夫夫人描绘伦敦人生活和气质
评分读伍尔夫就是很享受。这本是相当容易读的了,但也需要稍微整块的时间和平静的心情...(奢侈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