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1935年生于英国肯特郡,195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该校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美国宾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现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和伦敦经济学院。哈维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批判性知识分子,是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至今已经出版了十部著作,其中包括《地理学中的解释》、《社会正义与城市》、《资本的限度》、《资本的都市化》、《后现代的状况》,以及《资本的空间》和《新帝国主义》等。
译者简介
黄煜文,1974年生,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为专职译者,译著甚丰。重要译作有《论历史》、《世纪末的维也纳》、《肉体与石头》、《孩子的历史》、《错的是我们,不是我:家暴的动力关系》、《惩罚与现代社会》、《你的权利从哪里来?》等。
巴黎一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但它却是在“第二帝国”时期才摇身成为我们今日所知的现代性样板。在1848到1871年两次失败的革命之间,巴黎经历了一场惊人的转变,俗称“巴黎大改造”。奥斯曼男爵,传奇的巴黎首长,一手打造巴黎的外观,以今日巴黎四处可见的林荫大道,取代了昔日的中世纪城市面貌,成就了今日如梦如幻的巴黎。这段时期也兴起了以高度发达的金融业为主体的新资本主义形式,以及现代的大众消费文化。城市外貌及社会景观的剧变,带来崭新的现代主义文化,同时也导致巴黎沿着阶级的界线断裂,结果是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以及随后的血腥镇压。哈维的全景式观照与戏剧式的叙述,使得阅读本书一直充满着张力。本书堪与卡尔•休斯克《世纪末的维也纳》媲美,是研究现代都市兴起的历史杰作。
推荐——
当你阅读奥斯曼的、巴尔扎克的,以及哈维的巴黎的时候,你可能会忽然意识到自己身边发生的类似情景。或许,你自己的城市,也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受着:痛苦的“创造性破坏”的过程。
——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本雅明用意象蒙太奇重构了“巴黎,十九世纪的首都”,让我们置身于闲逛者、“波希米亚人”、拾荒者、妓女之中,行走在拱廊、林荫大道乃至街垒之间。大卫·哈维给出的是更冷峻的分析和论证:“巴黎,现代性之都”与其说是现代人间天城蓝图的实现,不如说是帝国和资本的联手杰作。从本雅明到哈维,我们看到了西方左翼的巴黎研究从文化批评到政治经济分析的深化。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哈维的巴黎是对本雅明的巴黎的补充,而不是一种对抗。本雅明的巴黎,看上去像是美学;而哈维的巴黎,是政治经济学。本雅明的拱廊计划无法效仿,而哈维的研究可以说是历史地理学的完美一课。本雅明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天才,哈维则是一个能让众人学习的典范。
——汪民安,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
持续十七年的巴黎大改造,将贫苦的老巴黎人驱赶至郊区,换来一个光鲜的“现代性之都”,随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二者有何内在联系?当贫困在郊区被“世袭”下来,2005年巴黎北郊的穷孩子走上街头焚烧富人的汽车,2007年郊区青年再次暴动,甚至端起了猎枪——“巴黎骚乱”,这场现代巴黎的“样板戏”一次次上演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还是那次大改造的影子。一百多年前,让老巴黎天翻地覆的铁铲,所制造的贫富分区等“遗产”,对今日之城市动荡,负有怎样的责任?我想在这本书中找到的答案。
——王军,新华社高级记者,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
《巴黎城记》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快速阅读模式。 作者哈维采用了19世纪法国著名版画家杜米埃的大量版画作品,来伴随大量的理论文字,让坚硬的著作变得令人亲近。 奥诺雷·杜米埃,生于1808,卒于1879,正是这段时间,诞生了巴黎这座“现代性”之都。 杜米埃,就像一个当代的社会摄...
评分因为学而优难得打七五折, 咬牙买了这本书。 看着这本书 脑袋里闪现的却是亨利·列斐尔的《空间的生产》 当政治参与者只有国家的时候 社会隐退了 对话无法形成 剩下的会是什么 巴黎的形成 那是因为他们有阶级共同体和共同体阶级
评分《巴黎城记》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快速阅读模式。 作者哈维采用了19世纪法国著名版画家杜米埃的大量版画作品,来伴随大量的理论文字,让坚硬的著作变得令人亲近。 奥诺雷·杜米埃,生于1808,卒于1879,正是这段时间,诞生了巴黎这座“现代性”之都。 杜米埃,就像一个当代的社会摄...
评分 评分- 對一切歷史的認識太少, 只是囫圇吞棗式的帶過了。 - 書中的很多'城市改造/發展'方程式, 好像十分熟悉。也許當年在巴黎很'革命性'的創造, 今時今日已風行全球。 - 書中很多分析城市的視覺仍然很有意思, 包括階級認同與社區認同的關係/分別, 包括城市與「大自然」的關係, 包...
特好,打开新的思路
评分不像在工厂和市场中,资本主义清晰可见。在城市中,政治,经济,文化,声音色彩,交织在一起,资本主义甚至不得不用现代性这个词来代替。无常的城市中的建筑和空间成为容易把握的不变的点,但是需要人去赋予意义;对人的操纵强迫隔离分层纠正时刻存在,但却只有在文学中在文学的x光机中才能部分显影。
评分不像在工厂和市场中,资本主义清晰可见。在城市中,政治,经济,文化,声音色彩,交织在一起,资本主义甚至不得不用现代性这个词来代替。无常的城市中的建筑和空间成为容易把握的不变的点,但是需要人去赋予意义;对人的操纵强迫隔离分层纠正时刻存在,但却只有在文学中在文学的x光机中才能部分显影。
评分不知道是不是读累了,觉得最后一章放的位置和写法都略牵强。总得来说还是很好看!
评分这本哦,呵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