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国治
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是六十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七十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而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论者咸认与他的清简度日有关。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
著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旅行散文登峰造极之作
压根儿就是“旅行文学”的代名词
甫出书,便已经成为经典
台湾文学青年人手一册的接头暗号
舒国治首部简体版作品
梁文道专文推介
信步由之,放眼而望,清风明月时时得于道途,却无须拥有也。
本书以一种超俗的眼光,与闲散的人生情怀,讲旅行、讲山水,看待周遭、寻觅佳境。自十年前在台湾出版后,风靡了无数文艺游子,几乎人手一册。此次发行简体版,篇幅扩大增加,喜好旅行文学者,不可错过。
舒国治好像就是个闲不住的人,走过南闯过北,肯定厕所后面也喝过水。 看他的文章有种古风,却又没有那么冗繁难讲。行文简洁,下笔又不冷僻。很是让我欢喜过一阵。 首次接触舒国治的文字全依赖道长梁大哥的开卷8分钟。那时候介绍的《流浪集》和《穷中谈吃》听得我如痴...
评分 评分舒国治的《在途中》有句话:“凡有人聚栖处,即使临时,便有热开水。而凡见烟水,可知人必聚处就近。”他又说:“对热水的依赖,或在于对一种文明人烟的渴望保有,亦即,对荒凉之不便受制。” 我在寂寂的冬天,读到这些话,许是心里的寞芜驱我寻找人烟。我想起了多年的老朋友...
评分标题这话是舒国治说的——一个彻底任性的人。 现今社会,是不大欢迎任性的。任性意味着不守规矩,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可是,人类文明走到今日,个人虽自由,但到底是被推搡着向前,愿不愿意都要走。有人走的急,气喘吁吁,突然累了,想,不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好好浪荡一...
评分我怎么也喜欢不起来舒国治先生的散文集《理想的下午》。 真可惜,我本来是打算将这本书当作“晃荡散文”来参考的,但读来读去,既不能欣赏那种对自我独特生活模式之沾沾自喜的优越感,也无法认同那个年代的咬文嚼字式的“古资”态度,这杯茶实在喝不对胃口。倒不是说这书写得...
感觉很舒服,读起来很流畅,自语之间满是人生智慧
评分多怀念一个人走在路上的日子,管什么地老天荒……
评分没有共鸣
评分理想的下午,是躺在奔腾的洪流中享受寂静的时光
评分舒国治从未明白,他所追求的极致的闲淡和自由,正是人生枷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