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宇星,1968年生,四川蓬安人。先后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1994年在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至今。曾往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莫斯科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从事俄罗斯思想文化翻译研究。
1922年夏,苏俄政府开始对知识分子有计划、有系统的驱逐行动,此即震惊世界的“哲学船”事件。八十年后,随着俄罗斯档案的解密,事件始末终于大白于天下。 本书“档案文件选译”部分,系编者在莫斯科访学期间,自俄罗斯档案馆搜集相关资料汇编而成。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被驱逐者的见证”部分,摘选自流放中的学者、作家的日记和回忆录。
1922年8月16日深夜,苏俄国家政治保卫局(契卡)的行动队分别在莫斯科、彼得格勒与乌克兰地区展开了一次大规模搜捕。而搜捕的对象既不是残余的所谓“白伪分子”,也不是“地主富农”,而是当时俄罗斯最重要的大学教授、研究人员、工程师、科学家与作家。整场搜捕一直持续到8月2...
评分 评分看完第一感觉:苏俄真“仁慈”,也不杀,也不劳教(当然后来还是发生了古拉格群岛上的惨剧),直接把你装上船驱逐出境。这比起天朝对于知识分子百般蹂躏摧残的做法,真是人性太多了…… 第二感觉:幸好这帮人被驱逐出去了,不然我们可能现在就很难看到真正的俄罗斯文化和...
评分看完第一感觉:苏俄真“仁慈”,也不杀,也不劳教(当然后来还是发生了古拉格群岛上的惨剧),直接把你装上船驱逐出境。这比起天朝对于知识分子百般蹂躏摧残的做法,真是人性太多了…… 第二感觉:幸好这帮人被驱逐出去了,不然我们可能现在就很难看到真正的俄罗斯文化和...
评分1922年5月19日,列宁亲自给秘密警察头子捷尔任斯基写了封密函,布置“把那些帮助反革命的作家和教授驱逐出境的问题”事宜,他在信中指示道:“要把这些‘军事间谍’全抓起来,要不断地有计划地抓,并把他们驱逐出境。”最后列宁要求将这个信函交给政治局委员们秘密传阅,不要复...
由于苏联历史的特殊性,国内出版的苏联史书籍较少。除了沈志华做的苏联史外,有几本是特殊历史事件的记载。苏维埃(更准确的说是托洛斯基)有种想法要将一些顽固分子流放到国外,这批人总共有一百多。流放者乘坐的船被后人称为哲学船。主要的内容是这些知识分子对于苏维埃的看法。他们是相对幸运的流放者。其实最想读的是 Андрей Борисович Зубов的二十世纪俄国史,可惜翻译遥遥无期
评分插图美瞎了。
评分罗素1920年访问苏联后,留下了四个字的评价:极端恐怖。
评分您愿不愿用出国来代替枪决?这象个冷笑话,悖论往往就是喜剧。别尔嘉耶夫写,我从流放中看到了某种天意和意义,那就是我命运的建树。冥冥之中,这些俄罗斯知识界最具代表性和人文主义精神、最能代表俄罗斯思辨传统的人幸存了下来,因此躲过之后更悲惨的浩劫。哲学船的乘客是令人敬佩的。即便保持沉默,退守最后,也未放弃作为无权者最低限度的权利和尊严,也要捍卫个体思想的真实性、独立性。他们无力支配命运,却有力量足以支持自己。索罗金写,无论将来发生什么,我现在知道有三个东西将会永远留存在我的脑海和心里。生命,哪怕是最艰难的生命,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信守义务,它使生活幸福并带给心灵以不背叛自己理想的力量;我所认识到的第三种东西是,残暴、仇恨和不公,无论是智识,还是道德、物质方面,都不能也永远不会创造任何永恒的东西。
评分配图太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