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笛,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提为副教授。1999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2003-2005年任旅美中国历史学会会长,2006-2007年度为美国国家人文中心研究员。2009年,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社会史、城市史、大众文化史。
本书应该说是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在中国史研究上的一个实践,理解茶馆的社会、文化、政治角色,能够帮助我们不仅从微观角度了解成都,而且对认识20世纪中国城市、城市社会以及与中国政治之关系都将有所裨益。微观历史研究取向可以引导我们进入城市的内部,茶馆提供了研究下层民众活动的一个重要空间,在那里我们可以仔细考察他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即使这些细节起来是多么地微不足道。
评“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有一部电影,叫做《玻璃是透明的》,一九九九年上映,也是我毕业的那一年。在劳务市场门前晃悠的小四川被一个穿红裙子的王小姐看中了,小四川跟着王小姐来到了装饰着天蓝色玻璃门脸的“风满楼”,从此小四川就提起了那只长...
评分王笛先生的《茶馆》与《街头文化》内在的理路是一致的,即在方法与取向上:倾向于微观史学与新文化史,侧重于对日常生活进行叙述对文化进行解读。在文章的内容上:《街头文化》的焦点在于精英和大众、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抗,而《茶馆》则以国家与地方、国家文化与地方...
评分20世纪的上半叶的茶馆如同一片叶舟在动荡的政治浪潮浮沉,经历过春熙路上的繁华和喧嚣,品味过1902年警局的打压和冷遇,却凭着那股子与生俱来的倔强,执拗地扎根在天府的泥土中,点亮后人治世途中迷茫的灯塔。治理,一向被视为西方民主文明的舶来品,今天的我们,担忧中国的泥...
评分偶尔浏览网页发现一个有趣的名词:景观失忆,意思是处在环境变化之中的人往往会忘记原来环境的样子。当一些我们曾经天天路过熟若无睹的地方渐渐发生变化,我们是感觉不到的,聪明如我们每天都被「渐」所欺骗,只要不是古迹和建筑突然消失,便会很快忘掉从前古色古香、草木郁郁...
评分本书特点: (1)叙事性的写法首尾呼应,趣味性与可读性超强; (2)作者对史料的解读功底甚是深厚;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中文版序 P2本书的中心则是两个基本线索,一个是在20世纪上半叶,国家角色日益加强,国家支持的现代化不断削弱地方文化的独...
择时重读?
评分挺好的选题,但是同一个模式可以做完历史写民国,写完民国作当代,最后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提供了扎实的资料。梳理的部分资料图表挺好用的。
评分记得我明明标记过的。。看了几章,还不错。
评分史料的丰沛、组织的精密和前言结语的画面,令人赞叹。横向物类、细节、关系对时间、事件线索的分割,与其说扬长避短,毋宁说是微观史才实践。理论分析主要集中于导言各章篇末,涉点广泛,劳工、性别、行会、媒体、秘密会社、地方精英诸公共空间功能角色元素一应俱全,国家改造、空间要素的中西比较也不算太糟。但糟糕的是在乡愁与技法之外,似乎也确实没有别的收获。
评分选取的侧面很好,最后落到地方文化与国家权力也尤有说服力,作为上世纪上半叶成都社会风貌图景来看也有趣。自著自译,想必即将推出的新书也是这种形式。“川省”这一非正式说法我一直以为是坊间用语,竟然在书中看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