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保爾(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英籍印度裔作傢。
1932年8月17日齣生於中美洲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8歲赴牛津大學求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後定居英國。曾任BBC“加勒比之聲”欄目主持人3年。
遊走世界各地寫作多年,批判發展中社會的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匱乏,語多辛辣詼諧。主要作品包括《靈異推拿師》(約翰·盧埃林·裏斯紀念奬),《米格爾大街》(薩莫塞特·毛姆奬),《黑暗之地》,《印度:一個傷痕纍纍的文明》,《自由國度》(1971年布剋奬),《河灣》,《浮生》,《魔種》等。
1990年獲英國皇室封爵;1993年,成為英國大衛·柯恩文學奬首位獲奬者,該奬旨在錶彰“尚在人世的英國作傢一生的成就”。
2001年,因“作品中兼具犀利的敘述與正直的洞察,迫使我們正視那些被壓抑的曆史的存在”,被授予諾貝爾文學奬。
混雜著高低種姓血統的印度青年威利,從小就由於齣身受人嘲笑,因為他的父親厭煩世襲的祭司傢族,期望用一種犧牲的方式錶示反叛,私自迎娶瞭一個粗鄙醜陋的低種姓女孩。這樣的婚姻讓成長中的威利飽受痛苦,始終和父親心存隔閡。成年後他遠赴英國求學,在三教九流朋友的帶領下,他在妓院混過, 經曆過底層不體麵的生活,也收獲過創作小說後的成功,但最終決定跟著純潔的姑娘安娜到她的非洲傢鄉過平靜的生活。在非洲度過瞭18個年頭,一切似乎就會在安詳幸福的傢庭生活中繼續延續下去時,威利卻又感到內心的躁動和呼喚,甚至和有夫之婦私通,盡管內心深深自責, 他卻無法抵禦要過另一種生活的欲望…….
丢了自己,也看不懂别人 转自2010年9月7日 时代报 文:刘蔚 奈保尔 著 孟祥森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奈保尔的长篇小说《浮生》讲了一个英国前殖民地的男子通过移民寻求身份转变,并在这一艰辛的过程中内心经历焦虑和迷失的故事。尽管小说的时代背景大约是上世纪50...
評分罗豫/文 作为后殖民写作的标志作家和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在外国文学爱好者眼中早已不陌生,但他在中国,其实应该有更广阔的读者群。比如他的代表作《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其中寄人篱下的主人公为拥有一所自己的房子而忍受众多窘迫和艰辛,在平凡的生活中不...
評分硬着心读完了,主人公自卑自负、带着对父辈的鄙夷与否定开始了自己找寻身份的历程,从一开始就是注定失败的。不论是这个两极的世界对他造成了影响,还是一切源于内心的困苦,故事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孤独绝望的基调。LIfe doesn't have a neat beginning and a tidy end. Life is ...
評分奈保尔2001年的长篇,上海译文出版社早已引进版权,本来应在2008年跟另外3本(《灵异按摩师》、《自由国度》、《魔种》)一起出版,但可能是因为翻译原因拖了下来,近期会出吧,很有可能用台湾译本。现在的情况是,《半生》反而在其续作《魔种》之后出版。 我感觉奈保尔创作长...
評分“浮生”二字源于老庄学派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人生在世空虚无定,故称人生为浮生。私以为half a life的中文译名与书极其相配。”浮“有”漂“、”游荡“、”空虚“等释义,却难取一字或是一词与之相媲。单以一字,寥寥数笔,勾勒了人生的大概,再多的,都是赘述。 -”...
浮生若夢?不過是無為無趣的半生罷瞭。
评分居然這樣就結束瞭?!
评分從印度到英國。異鄉與異鄉人,奈保爾永恒的主題。
评分《魔種》那本書的勒口上寫的是“半生”,難道是我記錯瞭?
评分《魔種》那本書的勒口上寫的是“半生”,難道是我記錯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