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内容简介:埃德蒙·伯克,这位政治哲学界的保守主义代表,他在思考美洲问题和法国大革命之前,为后人留下了什么?《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一部让后世学人不断致敬的哲学著作,一部把经验主义发挥到极致的另类作品,一部还未引起国内学界足够重视的美学经典,以“实事求是”的经验主义精神,大胆挑战了自古希腊以降被普遍接受的美学、心理学传统观念,为“崇高”和“美”找到了贴近大地、贴近人本身的坚实基础,并因此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审美趋向与艺术创作方法。
《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是“大象学术译丛”之一,该书从人的本能的角度来探讨美感和崇高感的心理根源,比起一般的经验分析,更具有一种方法论上的科学性与彻底性。具体内容包括论趣味、《探讨》一书的影响、崇高与美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柏克对自己的经验与感觉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体察,并且得出了独到的见解。上承英国经验主义,下启浪漫主义。 柏克所讨论的具体的引起美感之物是“美”(beauty),“美学”(Ästhetik)之“美”与此不同,此美非彼美。 ————永恒与无限————— | ...
评分在艾柯的《美的历史》里,讲哥特式建筑时带到了伯克以及康德的美学观念,比较吸引我的一点在于二人都肯定了“恐怖”和“美”之间的联系,这个有趣的洞见吸引我找来这本书,想看看书中是否还有更加精彩的展开论述。具体到哥特式建筑,它同时蕴含“崇高”和“恐怖”的二元性,也...
评分在艾柯的《美的历史》里,讲哥特式建筑时带到了伯克以及康德的美学观念,比较吸引我的一点在于二人都肯定了“恐怖”和“美”之间的联系,这个有趣的洞见吸引我找来这本书,想看看书中是否还有更加精彩的展开论述。具体到哥特式建筑,它同时蕴含“崇高”和“恐怖”的二元性,也...
评分在艾柯的《美的历史》里,讲哥特式建筑时带到了伯克以及康德的美学观念,比较吸引我的一点在于二人都肯定了“恐怖”和“美”之间的联系,这个有趣的洞见吸引我找来这本书,想看看书中是否还有更加精彩的展开论述。具体到哥特式建筑,它同时蕴含“崇高”和“恐怖”的二元性,也...
评分这是爱尔兰爱尔兰的政治家、作家、演说家、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在1757年伯克发表了一篇有关美学的论文,中文版其实早就有了,但是以专著的方式出版好像是第一次,美学的古典之作。崇高作为一个特定的美的范畴,它具有与优美不同的本质特征。美学中所讲的崇高,是一种庄严的美...
1757第一版,1761第三版。上承英国经验主义,下启浪漫主义。
评分包揽万象,此书中的诸多观点影响力后世不知多少流派的哲学家,康德,福柯,伯林等等等等。但建议读英文原版更好,中文翻译确实有些问题。
评分崇高的对象如暴风雨,和我们的生命遭遇危险时一样另人产生恐怖,但在情感上显得不同。暴风雨如果危及生命,只能产生痛苦。而暴风雨成为崇高对象的条件是它有危险性,但这危险性又不太紧迫或者得到缓和:"如果危险或者痛苦太紧迫,它们就不能产生任何愉快,而只是可怖。但是如果处在某种距离以外,或者受到某种缓和,危险和痛苦也可以变成愉快的,在这里,伯克使用了"距离"这样的词。暴风雨如果处在某种距离以外,我们可以对它持有审美欣赏的态度,它虽然产生恐怖,却在使人感到某种程度的愉快之内。伯克还提到,美只涉及爱而不涉及欲念,爱指的是"在观照任何一个美的事物时心里感受到的那种喜悦""欲念"却只是迫使我们占有某些对象的心理力量。"
评分伯克作为18世纪的古人,他选取的例证无外乎古希腊文学和英国古典文学,但是他的观点实在是非常切合哥特文学、恐怖片、类型电影、femme fatale之类的研究,看得人十分激动,倒是符合叶廷芳说的浪漫主义影响到现在还旷日持久完不了。PS莱辛的《拉奥孔》比它还要晚些时候才出版,那么在我的感知范围内这本小册子的地位又升了不少= =
评分经验主义是不可回避的,因为即便是一蹴而就,总还有个「一蹴」嘛,而这就是伯克在如今时代的价值。另,翻译有损原文气势,但愿将来还能有新译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