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奧多·阿多諾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提齣瞭“文化工業”一詞。在阿多諾看來,文化同工廠製造的産品一樣,變得越來越像商品。如今,斯科特·拉什和西莉亞·盧瑞提齣,在所謂的“全球文化工業”中,阿多諾最恐怖的噩夢已經變為現實。拉什和盧瑞的新書令人信服地講述瞭手錶、運動服等物質對象如何變為強大的文化象徵,以及以全球知名品牌為錶現形式的象徵生産如何成為資本主義核心目標。《全球文化工業》從實證和理論的角度充分地研究瞭從耐剋球鞋到《玩具總動員》、從國際化足球到觀念藝術的物質對象改變形式並跨越國界的過程。
本書旨在成為全球化時代的“啓濛辯證法”,對研究社會科學各領域的學生、學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记得曾经看过一组数据,1914年前美国大部分的电影还有拍摄技术还依靠进口,1915年到1916年,美国影片出口增长近5倍;而美国影片进口则从一战前的1千6百万英尺下降到20年代中期的7百万英尺。到了1939年,美国商业部估计,美国占据了全球约65%的电影制片产量。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
評分“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向往的那种小国寡民安居乐业的景象是越来越难以实现了,即使我这么爱凑热闹的人也是不可能老死不相与民往来的,何况那些雄心勃勃所谓有抱负之人?从上世纪开始,“地球村、全球化”之声不绝于耳,那么究竟什么是“全球化...
評分记得曾经看过一组数据,1914年前美国大部分的电影还有拍摄技术还依靠进口,1915年到1916年,美国影片出口增长近5倍;而美国影片进口则从一战前的1千6百万英尺下降到20年代中期的7百万英尺。到了1939年,美国商业部估计,美国占据了全球约65%的电影制片产量。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
評分“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向往的那种小国寡民安居乐业的景象是越来越难以实现了,即使我这么爱凑热闹的人也是不可能老死不相与民往来的,何况那些雄心勃勃所谓有抱负之人?从上世纪开始,“地球村、全球化”之声不绝于耳,那么究竟什么是“全球化...
評分我們的生活被許許多多的消費品包圍,透過消費與工作的倫理,我們在實踐最終極的資本主義。 本書將「重點推介」一些全球文化產物:足球王國、藝術品市場、動漫狂熱、傳媒資訊、、、 讓我們看清楚究竟資本主義與全球化如何合作,建構現今這個消費至上的社會。
三種交換關係
评分為什麼沒有參考書目呢,太奇怪瞭。
评分一本主副標題分離的書。一、二、九章是「物的媒介化」,其餘六章是「全球文化工業」。方法論說瞭一大通(追蹤對象法、本體論視野、地理心理學),其實就是對文化産品進行民族誌分析。理論看起來眼花繚亂,但裏子其實就三路:一是阿多諾等強調的自為之物(thing-in-itself),這裏指嚮「物的媒介化」;二是德勒茲等強調的「生成」,指嚮「媒介的物化」;三是海勒斯強調的「模式/隨機」的對立及赫伊津哈、凱洛斯等的遊戲理論,由此導齣一個比較樂觀的結論:遊戲人(Homo Ludens)。實證方麵並不十分齣彩,除瞭實踐方法論之外,與其他理論脫節比較嚴重——盡管作者在相關章節後都試著補一個小節的理論概要,但從文獻引用密度就能看齣來不是同一個人寫的。中譯本沒有參考文獻,來自社會科學沒文獻齣版社。
评分在全球化視野之下,對資本主義內部的反思。
评分物的媒介化+媒介化的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