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國19世紀文壇享有世界聲譽的小說傢,他的創作具有極其復雜、矛盾的性質。擅長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內心分裂。他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發展快,接踵而至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復雜激烈的心理鬥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以此揭露資産階級關係的紛繁復雜和矛盾重重,具有深刻的悲劇性。1846年發錶處女作《窮人》, 1859年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沙皇政府逮捕並流放西伯利亞。十年苦役流放迴來後創作重點逐漸轉嚮心理悲劇。《罪與罰》(1866)使作者獲得世界聲譽。主要作品有《雙重人格》(1846)、《女房東》(1847)、《白晝》(1848)和《脆弱的心》(1848)、《群魔》(1872)、《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等。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於一八六一年在《時報》雜誌第一——七期連載。因屬於長篇連載性質,為瞭吸引讀者,小說情節必須引人入勝,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而且在發展到最高潮時要突然中斷,讓人接著看下一期。所以當時稱這一類小說為“隨筆式小說”,以情節緊張麯摺見長,類似於歐仁·蘇的《巴黎的秘密》。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斷瞭十年的文學生涯之後,在這類文學體裁上所作的第一次嘗試,即讓小說帶有強烈的戲劇性。以後,這種隨筆式小說所使用的某些手法,成瞭他後期許多作品的固有形式,並發展成為不同於傳統命運小說形式的小說戲劇形式。這種小說是對傳統命運小說形式的突破,是新小說形式的開端。什麼是小說戲劇形式呢?那就是“選擇人生的一個危機時刻,在緊湊的、高度濃縮的時間過程裏,在鏇渦般相繼發生的戲劇性事件中,展開小說人物之間的。心靈對話,展開對世界性問題,人類靈魂問題的辯論。”
上高中时读的这本书 单纯是因为她是名著 当时被主人公悲惨的遭遇感到痛心和不平的同时 还很感叹作者的文笔 用词委婉精准 叙事语调平静深沉 犹如一部描述底层人民 尤其是柔弱的妇女儿童 悲惨命运的一部沙迦 对作者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后来知道原来作者是一位社会学家 就更加喜...
評分我们要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系列作品,西方文学老师首先推荐了这部小说,原因是这部小说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是比较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还比较容易看。一是篇幅较短;二是意思比较容易看懂。我拿到书后,先看了序。序里介绍,这部小说是作者整个创作生涯中的一部...
評分难以忘却的故事开头,一位凄凉的老人和他的狗悲惨的死去,将我们带入了这个压抑、愤怒和悲伤的故事。书中多次出现了“利己主义”这个词,如公爵所说,“人类一切美德的基础乃是最深刻的利己主义“,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性格极端而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这些“利己主义者”...
評分我们要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系列作品,西方文学老师首先推荐了这部小说,原因是这部小说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是比较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还比较容易看。一是篇幅较短;二是意思比较容易看懂。我拿到书后,先看了序。序里介绍,这部小说是作者整个创作生涯中的一部...
評分记得我第一次看这本小说,应该是在我十二岁的时候,初一或者初二吧。 那时候的我看这样的书并不能完全明白。看到俄罗斯人那些长得过分的名字忍不住皱眉。看完之后除了对故事情节的大概了解,就是一个模糊的印象:俄罗斯人的感情都好激烈啊……不是在大喊大叫,就是在大哭大闹,...
一方麵,上流社會的虛僞自私、蠅營狗苟不斷侮辱與損害他人;另一方麵,底層人民的道德綁架、可悲的自尊心、對命運不公的絕望和自我戲劇化又讓自己不斷遭受被侮辱與被損害。
评分他倆痛苦地感到他倆在這世界上的形單影隻……就記得這句
评分跟托爾斯泰的《復活》和陀翁自己的《罪與罰》相比,在人物塑造、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麵遜色不少,讀完之後,感覺就是一個很普通、平平淡淡的故事。是我的文學素養不夠嗎?
评分比起後麵幾部長篇,確有較大差距。整個故事采用平行雙套結構,但仍難避單薄,一些人物也過於蒼白臉譜化,由此,小說很多方麵似同時代英法作品。關鍵詞,斯多葛,利己主義,小說中幾乎每個主人公都體現著後者的某個側麵,於是像刺蝟一般難以真正地彼此接近,或是接近著傷害著。在陀爺的所有作品中,稱老瓦爾科夫斯基為惡的極緻也不為過,在像斯塔夫羅金這樣被pure evil所摺磨的靈魂中也有閃光的角落,也許盧仁若被展開描寫會是最接近他的一個。內莉可說是一個令人吃驚的兒童形象,如同伊波利特一般早熟、具有無比敏感的心靈,卻更滿溢痛楚,性格也更加極端。
评分唉。。。我隻想說 馬斯洛博耶夫兩口子真是挺好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