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男,1969年2月生于湖北随州,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国家官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居北京。
出版有《黄昏的缤纷》、《重建生活》、《我看见了野菊花》、《非常道》、《常言道》、《类人孩》等多种著作。
《中国男》中,作者依然在讲述处于变化中的近现代中国。本书区别于作者以往书籍最明显之处,在于作者将着眼点由“话语”转向了“人”本身。近现代中国遭遇前所未有之大变,然所有变化之主体、参与者、推动者、承受者都是处于历史激流中的“人”。从文界的龚自珍、刘文典,到政界的曾国藩、宋教仁;从军界的蒋百里、吴佩孚,到实业界的张謇、范旭东;从内省的弘一法师、闻一多,到外观的徐继畲、严复……作者用四十一种人,串起零散的中国近现代史。
无论是非常道,还是常言道,这些中国话语的主人都是这些特立独行的中国男
“中国男”们说:
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由一些既不爱我、也不比我聪明或者善良的人们来摆布?
曾国藩的面孔永远是模糊的,连他的朋友、亲人都难以猜透。这正是儒家文化到了极致处的表现,所谓高深莫测谓之神圣,他们永远不以最真实最本来的一面示人,永远需要人来猜测他们的情感、意志和认知。
戴笠那样非人性的生活到他自己就中断了,他在中国人的家族传承中不起作用,他不属于中国家世中的一环。只是以戴笠之心眼生活的中国人还有很多,他们跟我们一道,决定了我们社会的文明进程和文明高低。
再强盛的帝国,有时就坍塌在一位作家的纸页上,这看来类似于一个神迹。这种制度不好,这个社会不好,神说,您把它们写出来,一切就结束了。
1.蒋百里 :形势与人,军事天分高 这哥们,很早的时候就预言了,中国对日本的基本战术,而且是早很多年就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2.张骞:跟实力站在一起的书生。 3.记录了下面这段话,当时很有感触:面对这种社会变迁的复杂性,''人定胜天''似乎早已只是一个梦。但人们的应对...
评分李文倩 观念或曰价值观的形成,与生活形式相联。正如许多人已指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明晰的个体性观念;而较多的私人性观念,则多表现于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中。当然这只是一种粗梳的宏观描述,历史实况则永远是丰富而多皱的。无个体性观念,至少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即传统...
评分这本书却是标题党。 1、用一个字来表达一个人,这种方式并无可厚非,可是作者对于每个人的判断却并不十分准确,虽然说围绕中国人的百年转型,却仅仅限制再某一方面。 2、整本书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好多时候感觉作者兴致高了,多写一点,兴致不高,可能就甚是吝惜笔墨,对某...
评分以描绘历史人物的群像来带出作者的历史观,这种笔法并不鲜见。但是,余世存似乎特别地感到焦灼。他大概是焦灼于他假定的“历史目的论”与他眼中的历史及其所造就的现实之间的落差。这种落差足以使他怀疑:历史,它究竟怀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难道它在耍我们?信念与怀疑夹杂...
评分回首近代与民国这百余年历史,“老花效应”确实让史实与记录间总有隔阂。这风雨飘摇的百年,总被时间模糊,被人们歪曲,被政治谎化。这是记忆的特点,也是生而为人的悲哀。但习惯以史为鉴的传统的国人,习惯以历史为宗教的国人,又必须厘清这似近实远的百年真相。因为,同样处...
这名字起的
评分这人真是个傻逼啊!!!!!!
评分有心无力 我是说作者 100420-100425
评分居然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评分读了一半 多处史实欠考证. 一本白话演绎 仅此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