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兹曼(Gilbert Roz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是中国、日本和俄国这类社会的相互对比与彼此理解,也兼及有关现代化与前现代的宏观社会学比较,或者东亚与西方发展路径的比较。著有《清代中国的人口与市场调解》等,编有《中国的现代化》、《东亚地区:儒家遗产及其现代调适》、《日本对戈尔巴乔夫时代的回应》等。
本书是一批美国著名学者近年研究中国现代化事业的综合性著作。它从晚清中国与西方交手并着手现代化说起,一直写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国际环境、政治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整合和科技进步等五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化事业在晚清、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和建国后各个时期的起步、彷徨、动摇、发展、挫折、再发展的艰难历程。作者对于中国国内问题的探讨,持论颇为客观。对于想了解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化的读者来说,本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路途及其在每个岔路中的失败,大概已经成为当下一门显学,罗兹曼及其小组以其社会学的视觉对中国现代化作出分析,主要分为两部分,清的统治之始到20世纪初,然后是20世纪以后.关于20世纪前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条件和失败,书中在经济,社会整合,教育及政治等方面列出...
评分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评述中国近代历史的著作,难免对其中得失的点评有种耳目一新的感受,近七百页的厚度,覆盖了从英使觐乾隆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诸多细节,可能由于多人写作的缘故,全书结构过分统一,内容重复也较多,有些翻译明显使用社会学词汇更好,这是较为遗憾的地...
评分前言 年表 第一章 序论 什么是现代化 现代化的长过程 现代化的多方面性质 其他方法 现代化形式的比较 第一部分:过去的遗产:18世纪和19世纪 第二章 国际环境 现代化和国际关系 世界秩序 对世界的看法 中国的世界秩序 西方在中国的进展 从广州贸易到鸦片战争 ...
评分本书的标题“中国的现代化”就足够大,试图“弄清楚中国社会中哪些因素有助于走向现代化,那些因素阻碍着现代化,并对现代化的发生的速率和模式加以评估”p.4 ,导论部分分别从政治结构、经济、知识和教育等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然而通读全书后发现,其实这些问题...
评分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评述中国近代历史的著作,难免对其中得失的点评有种耳目一新的感受,近七百页的厚度,覆盖了从英使觐乾隆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诸多细节,可能由于多人写作的缘故,全书结构过分统一,内容重复也较多,有些翻译明显使用社会学词汇更好,这是较为遗憾的地...
本书采用历史视角(晚晴至建国后)分析了中国近代为何不能现代化的原因? 国家环境、政治结构、经济、社会一体化、知识与教育等。当然作者摒弃了费氏的冲击-回应理论,现代化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中国自身的内部政治与社会结构。 现代化 实质是现代国家建构问题,而问题的中心是国家-社会一体化问题。罗兹曼认为国家的现代化需要一个强力有效的政府,以整合社会。后发展国家谁也脱离不了这一事实。
评分本书采用历史视角(晚晴至建国后)分析了中国近代为何不能现代化的原因? 国家环境、政治结构、经济、社会一体化、知识与教育等。当然作者摒弃了费氏的冲击-回应理论,现代化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中国自身的内部政治与社会结构。 现代化 实质是现代国家建构问题,而问题的中心是国家-社会一体化问题。罗兹曼认为国家的现代化需要一个强力有效的政府,以整合社会。后发展国家谁也脱离不了这一事实。
评分八十年代对中国现代化的探讨,现在我们还是没弄明白,因为我们的脚步已经倒退回两千两百年前的时代了。
评分本书采用历史视角(晚晴至建国后)分析了中国近代为何不能现代化的原因? 国家环境、政治结构、经济、社会一体化、知识与教育等。当然作者摒弃了费氏的冲击-回应理论,现代化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中国自身的内部政治与社会结构。 现代化 实质是现代国家建构问题,而问题的中心是国家-社会一体化问题。罗兹曼认为国家的现代化需要一个强力有效的政府,以整合社会。后发展国家谁也脱离不了这一事实。
评分很全面,改天把读书笔记贴上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