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入圣域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思想史 黄进兴 儒学 历史 学术史 哲学 经学 古代史
发表于2024-11-21
优入圣域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这个嘛,黄进兴和余英时之间的师承关系敢不敢更强一点?离青出于蓝还差得好远啊好远
评分第二部分质量上乘
评分黄先生竟然也能在史语所呆住,而且还当上院士,真是奇哉怪也!
评分从第二部分起读,点明了问题,有未尽处
评分勉强四星,段位低于王不止……【再看回来打脸,还是很好的,是不是因为自己看不懂, ┑( ̄Д  ̄)┍ 】
黄进兴,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余英时先生的学生,曾任教于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与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2008年荣任中研院院士。主要论著有《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优入圣域》、《圣贤与圣徒——历史与宗教论文集》、《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哈佛琐记》、《半世纪的奋斗》等。
作者近十年的研究聚焦在宗教文化史与史学理论两个项目。首先,在宗教文化史方面,基于以往孔庙研究的基础,从事比较研究与儒教宗教性质的探讨。在“优入圣域”的阶段,孔庙被视为传统中国里政治与文化力量的汇聚点,以分析统治者与儒生集团在历史上的互动。在“圣贤与圣徒”阶段,则进而拓展此一成果,除了由概念上借着儒、释、道三教互比,厘清儒教的宗教性质,并且挪用孔庙从祀制与基督教封圣制(canonization)进行跨文化的比较。另外旁及其他武庙、通俗小说、像设与毁像的探讨。其次,在史学理论方面,则取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作为关注对象,检讨当下史学研究的因应对策。作者以前现代的治学精神,做后现代的事业:透过大量直接阅读后现代的名家,进而梳理出与史学的关联,必要时且切入中国史学的议题,达致交相切磋、知己知彼的效果。攸关的论文,则结集成册为《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
作者主要学术著作均被引入大陆,简体字版如下:
《优入圣域》 陕西师范大学,1998
《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 陕西师范大学,2002
《圣贤与圣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三联书店,2008
我不是儒家的,但对孔子有很高的敬意。我在孔子墓前三鞠躬,结果闹了个小风波。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围观,把带我去的那个教授搞得很窘。他说:“你鞠一个躬就够了。”很多人以为我在拍电影。
我们常讲一些很抽象的“道统”、“治统”,你把这些概念放到具体的祭祀制度里,轮廓就出来了。两千年中国怎么样变化,儒生集团跟统治集团怎么较劲,一目了然,都记录在孔庙发展史上。
它还写了统治集团所认同的思想是什么,因为能够进孔庙一定经过皇帝的批核。这样做出来的中国思想史,跟我们以前所想象的就有些不一致。每一次儒生推举哪个人可以进孔庙都有一连串的理由,从地方、社会到学术,你可以看到很丰富的东西。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研究孔庙,因为可以解答经济、政治的很多问题。
——摘自《时代周报》第42期黄进兴访谈
目录
目次
新版序
原序:孔庙因缘
壹 个人观点
一、所谓“道德自主性”:以西方观念解释中国思想之限制
的例证
二、“道德自主性”与“责任伦理”:康德与韦伯的分歧点
三、孟子的“四端说”与“道德感说”
四、十年之后:后记
五、韦伯论中国的宗教:一个“比较研究”的典范
六、儒家伦理与经济发展:迷思或事实?
贰 皇帝、儒生与孔庙
七、清初政权意识型态之探究:政治化的道统观()
八、道统与治统之间:从明嘉靖九年(1530)孔庙改制论皇权与祭祀礼仪
九、权力与信仰:孔庙祭祀制度的形成
十、学术与信仰:论孔庙从祀制与儒家道统意识
十一、孔庙的解构与重组:转化传统文化所衍生的困境
叁 理学、考据学与政治
十二、“朱陆异同”:一个哲学诠释(池胜昌译)
十三、理学、考据学与政治:以《大学》改本的发展为例证
十四、“学案”体裁产生的思想背景:从李绂的《陆子学谱》谈起
十五、“学案”体裁补论
肆 附录
十六、荀子:孔庙从祀的缺席者?
十七、以序为书:评介《朱熹的历史世界》
新版序
从1981年初次造访台北孔庙,至2001年旁及武庙而收笔,自己摸索孔庙文化整整二十年。
对这样一个“封建制度”,人们不禁浮起一个疑问:耗费如许的时间是否值得?答案却是肯定的。就学术而言,确是丰富之旅。以今日的眼光回溯,重印《优入圣域》倘还有些许学术意义的话,大概是攸关“孔庙”的研究。它所彰显的“国家宗教”(state religion)的性格,别具意义。
过去数十年的宗教史与人类学都集中在“民间宗教”(popular religion)、“民俗信仰”(folk beliefs)、或“原始宗教”(primitive religion)的研究,并且取得十分丰硕的成果。反观“国家宗教”或“帝国祭典”却乏人闻问,其原因存于传统社会里,“国家宗教”与政治脱离不了关系。因此一旦帝制崩解,作为“国家宗教”的孔庙祭典遂无所依托;而后尤受政治情势的拖累,人们视之为专制政体的文化象征,喻为万恶的渊薮。民初“打倒孔家店”的激情,以及文革“批孔”的浪潮,便是此一心结的表征。
然而时过境迁,今日我们容可以较超然的观点(detached view),来审视儒教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文化意义。尤其在制度性的实践层次,孔庙祭典确是极佳的具体指标。
要之,在帝制中国,孔庙祭典概由人君与士人统治阶层所笼断。它不但为官方所主导,并且展现“公共宗教”(public religion)的特质。惟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缘浸淫于西式“私人宗教”(private religion)的范式,反而习焉不察,无从捉摸其独特的宗教性格;从而判定儒教非为宗教。针对此一盲点,重启孔庙的探讨适可发掘历史的原貌,进而厘清传统中国信仰的多元面相。
惟拙作主要聚焦于上层政治与文化力量的较劲,较少顾及地方的特色。其实,各处孔庙的状态均略有出入;譬如:南京孔庙,除了政教象征,环绕其间尚有商业聚落的现象;而台北孔庙,则由地方士绅集资兴建,成为民间修筑孔庙的特例。凡此,均难一概而论。
此外,孔庙的数据蕴藏有丰富的历史讯息,足可解答传统社会诸多的提问。举其例:山东曲阜档案已发表的文献,即载有清代的物价、文字狱,或者明代以降,中央政府与地方(曲阜一域)的互动、人君与自视“天下第一家”孔府的紧张性等等。
记得1995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孔庙研讨会,会场爆满,远远超过其所能容纳的人员,多数人竟只能席地而坐。与会学者从礼制、社会、思想、音乐、建筑各方面进行严肃的探讨,所有论文后来由哈佛大学出版社集结成册。近年,从历史、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各领域出发,探讨孔庙文化更不在少数。简之,孔庙经历多年的冷漠,今日能重获青睐,何其有幸。这与传统孔庙“门前车马稀”,恰成鲜明地对比。
另外尚值一提的,1994年拙作《孟子的“四端说”与“道德感说”》始揭孟子伦理与西方“道德感说”颇有相契之处。原初的做法只不过是项“思想的实验”(thought experiment),拟举证西方18世纪的“道德感说”,较康德的伦理更契合儒家伦理,借此证明新儒家援康德入儒的局限。不意近日看到施若特教授(Michael Slote)也援引休谟(Hume)的“道德感说”(moral sentimentalism)疏通孟子伦理,图欲表彰“德性伦理”(virtue ethics)的特色。令人惊奇万分,盖“闭门造车,出则合辙”,委实不易。而我自己则全然同意儒家伦理较接近“德性伦理”的类型,而不类康德的伦理(Kantian ethics)或效益论(consequentialism)者。
末了,感谢北京中华书局愿意再次为拙作刊行较为理想的读本,这种严谨的出版态度,令人敬佩。此一改版删除了原繁体字版的“附录”部分,另增录《孔庙从祀的缺席者》和《以序为书》二文,希冀较贴近原书的意旨。
黄进兴
志于南港中研院史语所
2008年11月
摘 要:学术界流行一种看法,认为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说的“存心伦理学” 和“责任伦理学”是相互对立的,而康德的伦理学是存心伦理学之典型。有人据此反对同时藉康德的“道德自律”及“存心伦理学”与韦伯的“责任伦理学”来诠释儒家思想。本文透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证明:韦伯对...
评分这部书如果最开始看的是前面两章,估計沒有人覺得是一部有趣且有學術旨趣的著作,前面談康德、談韋伯,可以說沒有什麽高論,當然這也許與文章是寫於上個世紀八零年代有關,那個時候泛泛而談就能博得一片掌聲。如今,要想還靠這個來吸引注意力實在有點不自量力,但所有文人似乎...
评分这部书如果最开始看的是前面两章,估計沒有人覺得是一部有趣且有學術旨趣的著作,前面談康德、談韋伯,可以說沒有什麽高論,當然這也許與文章是寫於上個世紀八零年代有關,那個時候泛泛而談就能博得一片掌聲。如今,要想還靠這個來吸引注意力實在有點不自量力,但所有文人似乎...
评分这部书如果最开始看的是前面两章,估計沒有人覺得是一部有趣且有學術旨趣的著作,前面談康德、談韋伯,可以說沒有什麽高論,當然這也許與文章是寫於上個世紀八零年代有關,那個時候泛泛而談就能博得一片掌聲。如今,要想還靠這個來吸引注意力實在有點不自量力,但所有文人似乎...
评分摘 要:学术界流行一种看法,认为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说的“存心伦理学” 和“责任伦理学”是相互对立的,而康德的伦理学是存心伦理学之典型。有人据此反对同时藉康德的“道德自律”及“存心伦理学”与韦伯的“责任伦理学”来诠释儒家思想。本文透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证明:韦伯对...
优入圣域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