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刘易斯(Anthony Lewis),毕业于哈佛学院。曾任《纽约时报》周日版编辑、驻华盛顿司法事务报道记者、伦敦记者站主任、专栏作者,目前是《纽约书评》专栏作者。1955年、1963年两度获普利策奖。刘易斯曾在哈佛大学执教(1974-1989),并自1982年起,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詹姆斯·麦迪逊讲席”教授,讲授第一修正案与新闻自由。著有《吉迪恩的号角》、《十年人物:第二次美国革命》、《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
本书作者以理性客观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美国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可预计的将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国会不得立法…限制言论、出版自由……”上面这句话,便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核心内容。而美国人民为了这短短一句话,在两百年间利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不断使得法律本身得到充实和完善。 权利并非天赋。刘易斯开篇就说:今日美国“乃是世上言论最为开放的社会”。这不仅是...
评分 评分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美国历史也有许多历史时期,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尤其是对外来和敌对政治势力的恐惧,今天可谓言论自由标兵的美国,也有许多不同意见的压制甚至迫害。然而,当我看完的时候,令我真正感触的是为什么经过所有历史的曲折,美国在言论自由和公...
评分导言中,第一宪法修正案,即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过去不能批评总统而现在批评,法律在案子裁决中表现,自由与秩序的划分如何界定 序幕,对于出版自由的压制,一为准入制度,二为反煽动言论 杰斐逊副总统与反煽动言论的斗争 定义自由,言论控制与言论自由的交叉拔河,沙利文案致...
即便是在美国,三权分立已经是目前的人类社会所能创建的相对最合理的制度了,但其言论自由之路依然艰辛曲折。因恐惧和欲望导致的对言论自由的钳制与压制一次次卷土重来,法官与媒体也并未能总是站在捍卫自由的最前线。正如勒尼德汉德法官所说:“自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男人和女人,一旦信仰之火熄灭,便没有什么使它复活。”而自由也永远不是绝对的。
评分翻译的一般吧
评分翻译好差!!!
评分即便是在美国,三权分立已经是目前的人类社会所能创建的相对最合理的制度了,但其言论自由之路依然艰辛曲折。因恐惧和欲望导致的对言论自由的钳制与压制一次次卷土重来,法官与媒体也并未能总是站在捍卫自由的最前线。正如勒尼德汉德法官所说:“自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男人和女人,一旦信仰之火熄灭,便没有什么使它复活。”而自由也永远不是绝对的。
评分翻译好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