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郭沫若 文学研究 文学 李白 古典文学 历史 杜甫 中国文学
发表于2025-01-17
李白与杜甫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史料较丰富,观点不认同
评分有时觉着郭这样的小激动小偏执,看看也很可爱嘛
评分@ 校长虽然有些私徳**,校友们对这一任校长私下大多有个先贬后接受的过程,他大节上基本是人畜无害的。其实他对自己在政治上的作用,何尝没有李白杜甫的那种同感呢,只是更灵活更世俗一些而已吧?! @郭子仪竟然某种程度上救过政治白痴李白的命 @李白这样的酒鬼,酒店老板都是莫逆之交的,寿数61可以了 @杜甫果然没有那么穷,我一直觉得还能一天到晚喝酒,最后死于酒精中毒的人不可能诗里穷得那么夸张
评分郭老批评杜甫庸俗,并在某一处暗示他心里还想着美女,太知识分子了太不人民了。我不禁要问郭老:人民到底喜不喜欢美女?
评分全书读毕,无语言感。放在整个风气皆扬杜抑李的当时,郭沫若以近八十之岁,瞄准他眼中的“饰圣”之当代名文人,运用考史强项发动反击,即使论时有过,也可以理解。因为他所要达到的目的,其实是借二位诗人前后,告诉其他一起混迹红色政坛的文人们,想同时保全诗人的人格和仕途几乎不可能。我也推想这位不管过去有多少奉承恶迹的老人在终了之前,以此委婉告知其他尚在的政治文人:连古代文坛圣仙都有庸俗一面,大家于互相指责人格时切莫只手指别人。混迹官场,概莫能外。不必都以圣贤强推之,对人性多些理解宽容吧。另外,郭译的“三吏三别”之新诗确实不错。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封笔之作,晚年心境披露,揭示中国士人人格与仕途圆融之两难。
作者以其卓越的考据功底和敏锐的诗人感受,历数李白与杜甫的身世、婚姻、生活习性、政治活动、宗教倾向和文学创作,以及二人的交往和交游,生动还原了李白、杜甫生活状况及社会背景。
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重点不在评述李杜的诗歌艺术,而是力图透过他们失败的仕途生涯,揭示士人人格与仕途圆融之两难。
作者分析鞭辟入里,道前贤所未能道。旁征博引,纵横自如,语言极富诗意,观点极富创见,妙趣横生,是独具典范价值的汉语学术文本。自问世以来,虽然争议不断,但至今研究李白与杜甫仍不能绕过此书。
著名散文家、学者周国平说:“不管人 们对这部书 的扬李抑杜立场有何不同意见,重读这部书,我仍由衷地钦佩郭老以八十之高龄,在连遭丧子惨祸之后,还能够把一部历史著作写得这样文情并茂,充满活力。”
书中诸多问题的论述极富创见,引人深思。
如:李白究竟是哪里人?
为什么说李白不是胡人?
为什么李白能一生游山玩水却不为生计愁?
为什么说李白既庸俗又洒脱?
为什么说杜甫嗜酒实不亚于李白?
为什么说杜甫信的是禅宗?
突然看见这样一句话。 记得从小对唐诗开始是不喜欢的,因为背唐诗实在是一种有些莫名其妙的行径。不过有时候脑子里像浮木一样地飘出一句唐诗,也是很好玩的事情,譬如在车上摇晃的时候想到一句:南冠客思深。 但对唐诗还是终于喜欢起来,原因就是李白。 喜欢...
评分本书作于1971年,一个政治上异常敏感的年份。郭沫若在此时写作这本扬李抑杜的作品是否有政治立场上的考虑我不得而知,不过他在本书中处处表态自己的阶级立场倒是很能体现他极高的政治觉悟。 李白的身世据郭老考证为出生在中亚碎叶城的汉人,该章考证同时也驳陈寅恪李白为胡人的...
评分相隔几十年以后,近日又一口气重读了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和第一次阅读相比,此次重读更多的是欣赏。是的,郭沫若的作品总是那么好读,不只是学术著作,即便是口号连篇的打油诗,如《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那种激情,当年由豫剧演员常香玉在集会中唱响是那样激动人心,...
评分 评分中国每一朝代几乎都有一种代表性的文体,汉赋、魏晋小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朝诗歌最胜,李杜又是唐朝诗人中无法超越的双峰,为人赞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捧为诗圣,史上研究分析李白杜甫诗文的文章专著是数不胜数。 手中这本《李...
李白与杜甫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