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3岁时随父母迁至海盐,在海盐读完小学和中学。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已经完成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3部,其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近三十个国家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一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国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小说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李兰去上海看病,而“文革”开始,宋凡平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虐待,但他坚持给病中的妻子写信,隐瞒了事实真相,用想像出的美好生活欺骗着妻子,但最终仍然逃脱不了惨死的命运。李兰为宋凡平守孝,7年不洗头,而李光头和宋钢则在相互照顾中成长……
朋友对我说上部很精彩下部写的太扯了,没有看。是的与上部相比下部写的收不住了,但我没有感觉到写的荒唐,写的很扯。宋刚的假胸,李光头的只手遮天的影响力,处美女选美大赛,选手一个一个拿下评委,包括一个有孩子的女子拿了冠军之后从新定义处女的定义。最好笑的是李光头...
评分看完整本书我将他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宋凡平和李兰的爱情故事,本来就被大家鄙视和看不起的婚姻就已经很艰难了。但好不容易相爱的两人又因为宋凡平的爷爷曾经是个地主就被打成了反动派,原本和和睦睦的一家人瞬间妻离子散,旧社会的愚昧无知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疯...
评分 评分在大一的时候就几乎把余华的所有小说都看完了,但是当时还不知道用豆瓣的方式来记录读书笔记,有一个纸质的读书笔记本。但是我一直没有看这一本《兄弟》,是因为我每次走到那排书架,《兄弟》是最厚的一本书,有五十多万字,630页。我觉得太厚了,这么厚的书不知道要多...
评分可以说余华的《兄弟》是一部琐碎的史诗么?我不知道,《兄弟》琐碎又荒唐,但在其中分明见到了深刻和真实。荒唐与真实并不矛盾,荒唐不过是种种真实的叠加,你想辩驳,但转念一想,又无话可说,因为这就是社会真实,人生真相。 我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的故事,完全可以用朴...
我几乎掏空了自己一切勇气,断断续续的、逃避似的花了一周时间才看完宋凡平之死的那些章节。时代孕育了超凡的深渊,你久久的注视着它,神光会从你的器皿中开始脱离、隐去。
评分下部,选秀【处美女】那段叙述顿时失了上部的流畅,乱七八糟。宋刚去外地打工那段,相比起前面对他的恋爱、生活的描写,显得粗糙而心不在焉,单纯只为悲剧而悲剧。但是,正如书后面列出的各国对此书的评价那样,李光头这个人物描写刻画地生动无比,是当代中国“成功者”的代表形象。
评分朋友说:“他早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多好,《兄弟》太可怕了,简直是文格破产了。”我认为《兄弟》存在的问题,有一方面是体量带来的。早期两部小长篇,体量小,哪怕有瑕疵也能很好地隐藏起来,甚至可以说是优点;一到《兄弟》大体量的文字,那些瑕疵都放大了,想不看到也难。
评分时代亏欠无辜者很多,但读者不亏欠平庸任何东西,无论这平庸企图或声称自己代表的是什么时代。--一星们就一起打了吧~
评分时代亏欠无辜者很多,但读者不亏欠平庸任何东西,无论这平庸企图或声称自己代表的是什么时代。--一星们就一起打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