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拉的灰烬

安琪拉的灰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弗兰克•迈考特(Frank McCourt)

美国著名作家,教师,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有《安琪拉的灰烬》、《就是这儿》、《教书匠》等。

193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作为爱尔兰裔,4岁举家迁回爱尔兰,在贫民窟度过苦难的童年。13岁辍学。19岁心怀“美国梦”只身重返纽约,做过酒店勤杂工、码头工人、打字员,当过兵,后来考入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前后教过12000多名学生,曾荣获美国教育界的最高荣誉称号“全美最佳教师”,被誉为“老师中的老师”。1987年退休,开始正式写作。2006年,被授予“约翰•杜威教育奖”。2009年6月,病逝于纽约。

1996年,处女作《安琪拉的灰烬》出版,在几乎没有宣传的情况下,靠着读者口口相传,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1名,并创下在榜长达117周的纪录,一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全美书评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美国年度好书奖等各大重要奖项。1999年,“安琪拉的灰烬2”《就是这儿》出版。2005年,“安琪拉的灰烬3”《教书匠》出版。系列图书产生重大影响,正如《纽约时报》所评:“堪称多年来兼具全球影响和人文风格的成长小说杰作!”

出版者: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美] 迈考特
出品人:新经典文化
页数:391
译者:路文彬
出版时间:2010-7-1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244602
丛书系列:新经典文库·巴学园
图书标签:
  • 小说 
  • 安琪拉的灰烬 
  • 成长 
  • 弗兰克迈考特 
  • 外国文学 
  • 美国文学 
  • 成长小说 
  • 美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安琪拉的灰烬》:荣获美国文学最高荣誉普利策奖

被《纽约时报》誉为“影响全球的成长小说杰作”荣获全美书评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美国年度好书奖

著名作家曹文轩倾情推荐!“巴学园”丛书里至今最好的两《安琪拉的灰烬》:一是《窗边的小豆豆》,一是《安琪拉的灰烬》。《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1名。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It takes time to cure. It takes time to reflect one's life. I wonder whether the boy, who survived all the miserable childhood, felt miserable at all himself. It takes a pure heart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life. And the true appreciation means that you n...  

评分

他踏上窄窄的街道, 面带微笑, 年轻又骄傲, 绞索套在他的脖子上, 被他金黄的发卷贴得牢, 罗迪迈克考雷即将赴死, 今天走过那座图姆桥, 蓝色的眼睛里不见一滴泪, 反倒有兴奋的光芒在闪耀 ——罗迪迈克考雷之歌 一直对爱尔兰这个国家有种很奇怪的感情。记得几年前...  

评分

作者这部书里,到处是生动的细节.没有说教. 上次看到亦舒与沈从文的杂笔,他们的头脑里有很多生动的细节,怪不得成了小说家. 经过漫长的贫困的童年后,主人公终于长成了少年,这篇文章到后期才向我们显示出这个少年内心的美好与困惑,对每一个内心经历成长的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  

评分

作者这部书里,到处是生动的细节.没有说教. 上次看到亦舒与沈从文的杂笔,他们的头脑里有很多生动的细节,怪不得成了小说家. 经过漫长的贫困的童年后,主人公终于长成了少年,这篇文章到后期才向我们显示出这个少年内心的美好与困惑,对每一个内心经历成长的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  

用户评价

评分

不愧是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书中描写了一个爱尔兰家庭的悲惨遭遇,贫穷、寒冷、潮湿、饥饿、居无定所、子女夭折,苦难一直都在。奇怪的是书中没有强烈的怨恨和悲伤,有的只是平静的叙述。看过之后给人平实的感动。作者在晚年之际把自己曾经的艰难生活用文字呈现出来,困难并没有把他打倒,反而给了他更强大的力量。一个人的生命,再卑微也要努力燃烧过,哪怕最后成为灰烬。

评分

和《布鲁克林有棵树》不同,书里所描写的现实更多的是一种赤裸裸的悲哀泥淖,很难令人闻到清新空气。但是即便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下,这样的一群家人,还是日复一日地挺了过来。作为主人公的弗兰克,小善小恶集于一身,是寻常的贫民窟少年,不同之处,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之而不断努力,终于能拨开阴霾觅得阳光,甚而成长为一名与众不同的令人敬仰的教师,是相当难能可贵的。读这本书的全程,我都忍不住这样想:如果弗兰克一家换个环境,生活在中国的贫民窟,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当他们没法维持日常的生活时,又去哪里领到救济呢(即便这救济金和救济物屈指可数,但至少也能解人一时之困)?如果艰难的岁月里物质上不能有一点点延续,孩子们的心志会更多地往哪一方面发展呢?真是又要想,又不敢想。

评分

又是一个美国梦。结局微妙,但童年写得很漂亮。

评分

不愧是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书中描写了一个爱尔兰家庭的悲惨遭遇,贫穷、寒冷、潮湿、饥饿、居无定所、子女夭折,苦难一直都在。奇怪的是书中没有强烈的怨恨和悲伤,有的只是平静的叙述。看过之后给人平实的感动。作者在晚年之际把自己曾经的艰难生活用文字呈现出来,困难并没有把他打倒,反而给了他更强大的力量。一个人的生命,再卑微也要努力燃烧过,哪怕最后成为灰烬。

评分

喜欢这种写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