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剋•邁考特(Frank McCourt)
美國著名作傢,教師,普利策文學奬獲得者。主要作品有《安琪拉的灰燼》、《就是這兒》、《教書匠》等。
1930年齣生於美國紐約。作為愛爾蘭裔,4歲舉傢遷迴愛爾蘭,在貧民窟度過苦難的童年。13歲輟學。19歲心懷“美國夢”隻身重返紐約,做過酒店勤雜工、碼頭工人、打字員,當過兵,後來考入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教師,前後教過12000多名學生,曾榮獲美國教育界的最高榮譽稱號“全美最佳教師”,被譽為“老師中的老師”。1987年退休,開始正式寫作。2006年,被授予“約翰•杜威教育奬”。2009年6月,病逝於紐約。
1996年,處女作《安琪拉的灰燼》齣版,在幾乎沒有宣傳的情況下,靠著讀者口口相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1名,並創下在榜長達117周的紀錄,一舉獲得普利策文學奬、全美書評奬、洛杉磯時報圖書奬、美國年度好書奬等各大重要奬項。1999年,“安琪拉的灰燼2”《就是這兒》齣版。2005年,“安琪拉的灰燼3”《教書匠》齣版。係列圖書産生重大影響,正如《紐約時報》所評:“堪稱多年來兼具全球影響和人文風格的成長小說傑作!”
《安琪拉的灰燼》:榮獲美國文學最高榮譽普利策奬
被《紐約時報》譽為“影響全球的成長小說傑作”榮獲全美書評奬、洛杉磯時報圖書奬、美國年度好書奬
著名作傢曹文軒傾情推薦!“巴學園”叢書裏至今最好的兩《安琪拉的灰燼》:一是《窗邊的小豆豆》,一是《安琪拉的灰燼》。《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1名。
看了几篇推荐评论,都没说到我心坎里去,还是自己慢慢来写吧。 很欣赏这样的文学,这样的写作方式。 能够说出来的委屈都不算委屈,哭天抢地的痛苦也不算痛苦。 看的时候没有掉一滴眼泪,却在看完回想全文写评论时鼻子隐隐有点发酸。 弗兰基的日子,如果放到部分作者笔下,绝...
評分 評分正在读《安吉拉的灰烬》这本书。它使我想起童年,那是文革混乱不堪的年代,苦难就像挣不脱的绳索紧紧牵扯着我们全家。与佛兰克一样的是,苦难中的我们也寻找到了很多欢乐。 和佛兰克一样,我也正在写那个年代的故事,但愿能早日写完。
評分作者这部书里,到处是生动的细节.没有说教. 上次看到亦舒与沈从文的杂笔,他们的头脑里有很多生动的细节,怪不得成了小说家. 经过漫长的贫困的童年后,主人公终于长成了少年,这篇文章到后期才向我们显示出这个少年内心的美好与困惑,对每一个内心经历成长的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
評分有一位在书前的评论写道,作者经历了如此悲惨的童年还能成长,都是因为书中所描写的天使般的母亲……不知道他是否真的看了这本书,还是翻了几把就理所当然地写了下来。 书是好书,虽然主题显然没有这位作家认为得那么崇高,但比他想象的更有深意。 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难真实...
讀瞭大半本瞭,有點讀不下去,太難受。我不知道這本書的意義何在,被貧窮和苦難包圍,沒有逾越的想法,即使有,也會被嘲笑。一切注定,一切無法翻身。看似還算快樂,卻是渾渾噩噩的童年。很多人都是這樣長大的,中國更有大把。唯有信仰,是值得尊敬的。markP206棄。實在無法忍受翻譯的愛爾蘭人口音用語。
评分三部中最誠懇的一部,對於不明確夢想的天真堅持。
评分幼時的書
评分和《布魯剋林有棵樹》不同,書裏所描寫的現實更多的是一種赤裸裸的悲哀泥淖,很難令人聞到清新空氣。但是即便在如此糟糕的環境下,這樣的一群傢人,還是日復一日地挺瞭過來。作為主人公的弗蘭剋,小善小惡集於一身,是尋常的貧民窟少年,不同之處,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為之而不斷努力,終於能撥開陰霾覓得陽光,甚而成長為一名與眾不同的令人敬仰的教師,是相當難能可貴的。讀這本書的全程,我都忍不住這樣想:如果弗蘭剋一傢換個環境,生活在中國的貧民窟,又會有怎樣的結局呢?當他們沒法維持日常的生活時,又去哪裏領到救濟呢(即便這救濟金和救濟物屈指可數,但至少也能解人一時之睏)?如果艱難的歲月裏物質上不能有一點點延續,孩子們的心誌會更多地往哪一方麵發展呢?真是又要想,又不敢想。
评分其實也隻是感覺虐,結局很迷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