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之子!!
陳文茜 強力推薦
許多人都曾經歷十七歲,困惑的、叛逆的、徬徨的、熱情的、空虛的。李戡,李戡的爸爸李敖,我,和讀者你們,十七歲時也曾拿起一把無形的「刀」,從此人生砍成兩半。但李戡的方式最奇特;他出了一本書,《戡亂記》,一刀砍斷台灣教科書想在他的腦袋裡塞進的垃圾,再一刀砍斷整個島嶼想包圍他的窒息窩囊,《戡亂記》成了他「與成長之地的訣別書」。
開宗明義李戡引用馬克.吐溫的話,「我從不因上學而妨礙我受教育」。這十三個字,道盡了一個從十五歲至十七歲的孩子,一千多個憤怒痛苦成長的日子。李戡是一個有思想的孩子,但台灣教育給他的十七歲人生不是展翅高飛,享受最無窮最美好的想像力階段;相反的,他被迫念起政治指導的死板歷史、公民、國文教科書。他若放棄了,考不上大學;他若屈從了,看不起自己。於是李敖形容他的兒子,高中三年,飽受窩囊腌臢之氣,夜以繼日苦撐歲月。李戡的憤怒是全台數萬學測學生的共同憤怒,或至少是共同無奈。有些孩子選擇逃學(像我),有些孩子選擇屈就(像多數的孩子),有些孩子選擇把教科書中的垃圾當知識,日後長大成為社會的佼佼者,再回過頭來禍害台灣(像永遠第一名的陳水扁)。 李戡令我最感動之處是他那麼瘦、年齡那麼小,卻那麼強壯專注;他要證明自己的憤怒是對的,於是端起家傳李氏獨門功夫,數十次進出國立編譯館,再把爛高中教科書不同版本,相同史實,卻因政權更迭,歷史也更迭改寫的笑話,一一詳實記錄,集錄成書。我和李戡開了一個玩笑,他這個動作,實踐的是他父親李敖仇敵蔣介石的路線,「化悲憤為力量」。
李敖1949年十四歲抵台,我1958年出生台中,李戡1992年出生台北。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各盤據不同時代,甚至有不同的歷史感情;但洪流把我們沖在一起,聚首於一本十七歲孩子寫下的早熟之書,共同聲討六十年不變一路可惡的歷代教科書。李戡以此書,最完美地道別了他的高中生涯。
作者今年從高中畢業,是親自經歷教育失敗的受害者。本書討論的不是繁雜的升學體制,或是惱人的考試模式,而是學生究竟在學些什麼。
本書分為三個大方向探討,教科書、聯考與學校。教科書分為歷史、國文、公民三科,探討其內容的荒謬。聯考的內容變化,也頗值得探究。最後在學校部分,則反映了學校為外界所不知的教學情況。
李戡所著《李戡戡乱记》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陈文茜题序,第二部分是李敖导读,这两部分占据了书记的小一半内容,最后一部分是李戡所著内容。李戡所著内容虽然不多,却是最能够体现一个92年同龄人水平和能力的地方。读《戡乱记》的时候应该与李敖导读一起来思考,...
评分无疑,李敖是骄傲的,他也确实值得我们崇拜,反正我是崇拜李敖的,记得上高一的时候就读过李敖的书,书写什么其实记得不是很清楚,只记得其中一句霸气的话:“上帝管两头,我管中间。”真的是说的太好了,这话真霸气。然后那个时候的鲁豫还是值得大家称赞的,不似现在被我们这...
评分虽然大多数篇幅被陈文茜和李敖的絮絮叨叨占去了,但是还是可以从比较少的文字里看出他认真的态度。其实现在大家写东西很多都是凭感而发,这种拿数据和例子来说话的求实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李戡背负了很多光环,李敖的儿子,弃台大去北大,也许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喜欢看书...
评分跟韩寒的感觉一样,李戡戡对自己的的定位很准确
评分一般般
评分跟韩寒的感觉一样,李戡戡对自己的的定位很准确
评分十七岁的反叛竟有建设性的成果。只是老了一岁,不喜欢那么激烈的言语了,只要阐明了意见没必要太激动啊。他是大陆卧底么?
评分李戡的考据精神继承了李敖,但全书深度不够,罗列考题倒不少。李敖的导读中有很多内容搬自《李敖回忆录》(老爸的长导读加上陈文茜的短序就将近70页了,全书264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