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记》包括二十一个短篇,是作者解放前以第一人称手法描写南行生活的小说集。作者在青少年时代,曾长期在我国西南边疆和东南亚流浪,在劳动人民的行列中,受尽了旧社会和殖民主义的压迫凌害。1931年起,他用蘸满了血泪的笔触,写下许多刻画人微、动人心魄的篇章。其中一部分曾于1935年出版过单行本,书名《南行记》。全国解放后,作者重返西南边疆,但见站起来了的边疆各族人民,在三面红旗照耀下,正信心百倍地建设社会主义,于是用饱含着欢乐的笔调,写下不少细致含蓄、意境深远的小说,题名《南行记续篇》发表。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一幅幅色彩鲜明的风俗画,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在相互映照之下,极其深刻地反映了边疆人民今昔生活的两个世界,和他们在这两个世界中的精神风貌。现在仍沿前例,将这些作品分为《南行记》和《南行记续篇》出版。(其中《山官》一文是这次重印时增加的)。
《山峡中》是艾芜《南行记》的一篇。这篇小说很有味道,没有头,没有尾。作者以第一人称“我”为视角描写。但故事一开篇我就处于山里面,随着情节的展开,让读者发现,“我”与一群土匪为伍,并且要入行。但为什么要入行,不知道。 “我”这个人物,故事点名是一个书生,而且有...
评分过年在家看到的,80年版?纸页都发黄且脆。里面的插图,印象深刻的有吴冠中画的,也不见得比其他人画的好。而且那些插图真的很好。 上大学时其实看过南行记,当时的印象是艾芜有些琐琐碎碎,委委屈屈,典型的底层文人,有些不展豁的气质。这回重新看,感受全不同。...
评分初版本的《南行记》,只收有八个短篇,一个下午就能看完,回味却可以很久。 原版自序中提到的好莱坞电影《Telling The World》,以及作者的观影感受,可与鲁迅的“幻灯片事件”相对比。西方电影对现实的扭曲,一直延续至今,艾芜的文明自觉,到现在也未过时。 人生哲学的一课,...
评分小时候看的书,当时就被书中描写的西南少数民族面貌深深吸引,阅读的时候可以充分幻想书中的景象。长大了,有机会到艾芜书中写到的地方,竟然可以印证小时候的想象。
这是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处战乱年代,于中缅边境边揾食边行走,风土人情尽付笔端,尤喜艾芜的景物描写,似清风拂面,妥帖,飘逸。
评分旧时代滇缅边境风情录,记述的多是底层边缘人物:赶马人、鸦片贩子、小偷、艺人、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野性与痞性十足,异域风情浓厚。【我来自仰光】
评分佩服作者的勇气
评分艾芜 :人性与野性。
评分苦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