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你以往深以为是的观点。节食能达到减肥的效果吗?戒烟、戒酒能成功吗?你从这本书中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是可以改变的,而哪些方面却无法改变,是自己必须接受的。塞利格曼博士从改变的可能性和生物局限性出发,帮助你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够改变的特性上,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一条自我提升的最有效途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积极心理学之父的经典作。应该是写于八九十年代,事例略老,但研究成果应该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
评分悲观也好乐观也好都是个人的选择。只是在这个个人主义被无限放大的社会,人常常陷入个人的自怜自哀中,一个劲怨自己怨社会不如学会融入团体为旁人做事,也是重新找到存活意义的方式。即使不能成为一个乐观的人,学会一些乐观的解读方式,于人于己都会有利
评分既然无助可以习得,那么乐观也可以习得。不同的解释风格影响了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了处事待人的思考态度。积极心理学中有个频繁出现的词是意识的歪曲,认为人经常会扭曲对外界和过去记忆的认知,自我其实是最不可信的。悲观者常把坏事发生的起因归结为一种永久难以更改的个人缺陷或体质,却很难认为它们只是特定的短暂。相反好事却是必然靠着运气和旁人的帮助,在人生的轨迹中一闪而过。就如同某位讲成功的作者,认为人得出头必要贵人相帮,靠自己永远也成不了事。我们的语境很看重这种谦卑的表现,无论出了什么果,都得说是别人做的功。然而这种表现对悲观者来说,却是一种需要转变的解释风格。有抑郁症倾向的人可试着培养“道德慢跑”,做不太舒服却对我们长远有好处的事,放大公众意识缩小自我,因为自我本身无论再庞大,也不能帮助树立起人生的意义。
评分有关改变解释风格(explanstory style)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每个人都值得一看,除非你是天生乐观的人。20141004
评分关于解释风格的论述很精彩,也充分说明了个人归因、信念在情绪和行为反应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也非常认同这个观点,人是有意识的动物,可对自我的过分关注导致对他人和世界的解释的不合理是随处可见的。每个人都不可能绝对公正,但起码不应该用“自认为”的想法去评判他人的行为,这也是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