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心理学多半是关心心理与精神疾病,忽略了生命的快乐和意义,塞利格曼博士希望校正这种不平衡,帮助我们追求真实的幸福与美好的人生。 本书告诉我们,为何我们会有幸福觉?谁会有很多的幸福感?如何能在生活中建立持久的幸福感?本书包含众多的测试,帮助你深入了解自己的幸福感以及自己突出的优势,最终实现幸福、有意义的人生。
0. 积极心理学的三大基石:积极情绪、积极特质、积极的组织系统 1. 六项最基本的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 2. 失败后就认命,不再尝试或努力的心理状态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的人比一般人更为悲伤与焦虑。 3. 在实验中,有1/3被试者永不放弃...
评分 评分“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这是太史公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当我现在坐下来要为《真实的幸福》写书评时,这段话油然浮上我心头。 必须说,我要比太史公幸运。他生在孔子之后四百余年,不要说无缘得见孔子本人,就连...
评分0. 积极心理学的三大基石:积极情绪、积极特质、积极的组织系统 1. 六项最基本的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 2. 失败后就认命,不再尝试或努力的心理状态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的人比一般人更为悲伤与焦虑。 3. 在实验中,有1/3被试者永不放弃...
评分——<authentic Happiness>整理笔记 我觉得这本书确实写的不错,于是就再梳理下这本书的主线脉络,整理如下: (作者是美国心理协会主席,积极心理学之父 马丁赛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本书是他的扛鼎之作。) 引言:我班上的学生想知道做好事是否比 找乐子(感官愉悦...
三星半。我一直在想幸福的程度是不是可度量的,到多少才是刚刚好,到多少又该被挽救,在一个人经历了诸多不幸之后能否通过心理建设去重塑其性格,理论方法能否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情感走向,以说理控制情感发展,不刻意嘛?能成立吗?“走夜路的人未必会走偏”,人悲观并不意味着对他人或自己怀有恶意,这并非“性格正确”,人都是以自己能够达到最舒服的状态活着,悲观何尝不是一种选择,又何必强行干预。后来细想这些追问并无意义,我们不过是在追求幸福,到达就好。说回来,这本书里面很多结论都已经过时,很多实验的结果也已经被推翻,虽然我个人并不赞成“学着幸福”的说法,但还是能感知到作者的诚意,很多方法(以第11章为例)虽嫌刻意但也不妨一试吧。谁不想多条路感受幸福呢?觉得比较好的,第3、10、11章,最不喜欢的,第5章。
评分比较令人深刻的一点是这本书帮助我理清了pleasure和happiness的区别
评分没有任何的新意
评分的确应该关注下积极的一点
评分的确应该关注下积极的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