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现任台湾《联合文学》社长,专事写作绘画、艺术美学推广。著有《天地有大美》《美的觉醒》《孤独六讲》《汉字书法之美》等。
《苍凉的独白书写: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在写下了这首遣兴的诗作,表达了他的人生之叹。诗意苍凉,表达了苏轼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之中,下笔而出的。
导读者蒋勋老师认为《寒食帖》不能单一看某一个字,整个篇章,一起看布局,才感受得到交响曲乐章般庞大壮阔的配置,感受到创作者行走于文学与书法之间惊人丰富的魅力。苏轼嘲笑自己的书法是“石压哈蟆体”,而一般他的字会被解读成“豪放”。阅读《寒食帖》上的字,则会发现其实豪放的大架构里不失细节的温柔婉约。《寒食帖》最后一句“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蒋老师把这几个字,形容成像诗人的表情,愁郁、荒凉、困顿,像最顽强的生命,像冬寒秃枝,看似颓败,却在内里蕴含隐匿发枝发叶的生命力。
蒋老师认为从《寒食帖》,可以了解苏轼如何在自我调侃、自我嘲笑里完成一种毁誉之外的豁达。
在一段比较短的时间里连续看了蒋勋的 《汉字书法之美》 《苍凉的独白书写---寒食帖》《南朝岁月---手帖》,好像在茫茫书海里找到了知音。 对汉字的美的感受,来自小时候执笔写字时候的体察,来自对老师漂亮板书的仰慕,来自各种物品上刻写印刷的痕迹的欣赏。 而看到蒋老师的书...
评分解读经典的书不在少数,解读苏轼《黄州寒食诗贴》(以下简称《寒食帖》)的书籍更是一直未断,人们对于《寒食帖》的高度评价我不再赘述。不久前接到天津华文天下图书公司推出的“经典3.0”系列中《苍凉的独白书写<寒食帖>》一书,这也是一部关于《寒食帖》的导读性著作。 说起...
评分也许是因为看了《台北故宫》里关于《寒食帖》的介绍,也许是看了桂纶镁的电影《经过》,总之不习书法的我对《寒食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好最近又在看蒋勋的书,于是买了这本来看。虽然是竖排阅读不太习惯,虽然内容还是比较单薄,但是的确还是蛮精美的一本书,值得收藏。
评分刊于《青岛晚报》2011-01-26 文/陈嫣婧 台湾出版人郝明义主持的“经典3.0”系列出了有一阵子,每本都邀请一位两岸三地的文化名家,选择自己最得意或最喜欢的一本书进行解读。活儿到了蒋勋手里,他选择了苏轼的《寒食帖》。书之所以以这个形式出,有部分原因,应是策划者...
评分“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简简单单的几句即把心头那些的沉甸甸充分给释放出来,既然“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一切已无需多言。书者心中的苍凉是“敲门都不应、依仗听江声”,是“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一蓑烟雨任平生”...
: I207.23/4345-4
评分试问当下大陆学者有几个可以写出这样的东西?又有几个愿意写这样的东西?
评分文艺蒋勋出书也越来越坑爹了,看下电子版就行,千万别买,省一顿饭钱
评分可以入门也。另,此书的图书策划真不错。以竖排的从右到左阅读方式读此类书很是合适,如果是繁体就更好了。【每周读书:2/12】
评分130409和sandy一起在圖書館翻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