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现任台湾《联合文学》社长,专事写作绘画、艺术美学推广。著有《天地有大美》《美的觉醒》《孤独六讲》《汉字书法之美》等。
《苍凉的独白书写: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在写下了这首遣兴的诗作,表达了他的人生之叹。诗意苍凉,表达了苏轼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之中,下笔而出的。
导读者蒋勋老师认为《寒食帖》不能单一看某一个字,整个篇章,一起看布局,才感受得到交响曲乐章般庞大壮阔的配置,感受到创作者行走于文学与书法之间惊人丰富的魅力。苏轼嘲笑自己的书法是“石压哈蟆体”,而一般他的字会被解读成“豪放”。阅读《寒食帖》上的字,则会发现其实豪放的大架构里不失细节的温柔婉约。《寒食帖》最后一句“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蒋老师把这几个字,形容成像诗人的表情,愁郁、荒凉、困顿,像最顽强的生命,像冬寒秃枝,看似颓败,却在内里蕴含隐匿发枝发叶的生命力。
蒋老师认为从《寒食帖》,可以了解苏轼如何在自我调侃、自我嘲笑里完成一种毁誉之外的豁达。
在一段比较短的时间里连续看了蒋勋的 《汉字书法之美》 《苍凉的独白书写---寒食帖》《南朝岁月---手帖》,好像在茫茫书海里找到了知音。 对汉字的美的感受,来自小时候执笔写字时候的体察,来自对老师漂亮板书的仰慕,来自各种物品上刻写印刷的痕迹的欣赏。 而看到蒋老师的书...
评分这本书看了后感觉极好。 因为之前书店里做过关于手卷的简单培训,所以对手卷的了解属于一知半解,但里面学问确实很多。如果销售这种东西,一定要讲出故事来,而蒋勋的这本书,就是把这个故事讲的非常圆满了。 一个手卷,取出来之后,从外观,打开,一点点观察它的成色、它的细...
评分先是看了《汉字书法之美》,才萌生了阅读蒋勋先生其它著作的想法。蒋勋先生于书法应当是行家里手,说起书法的典故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如倾如诉,是一位很好的“讲故事”的人。让我们外行人似乎也于其中窥视了一些门道。但因为是先读了《汉字书法之美》,所以再读这本...
评分刚开始在三联书店看见这本书,粗翻了下觉得除了装帧是优点,无非是挂子瞻的名字,文字少的图本,而且后面干脆大篇幅都成了诗词摘选。 算了算二十多的价格,着实贵了。 后来在卓越看见便宜,十几块收了一本。细读起来觉得没刚开始那么单薄,文字虽是少了,不过蒋勋讲的深入浅出...
评分“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简简单单的几句即把心头那些的沉甸甸充分给释放出来,既然“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一切已无需多言。书者心中的苍凉是“敲门都不应、依仗听江声”,是“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一蓑烟雨任平生”...
试问当下大陆学者有几个可以写出这样的东西?又有几个愿意写这样的东西?
评分试问当下大陆学者有几个可以写出这样的东西?又有几个愿意写这样的东西?
评分《寒食帖》作为诗稿的手稿,下笔随意,反而成为行书经典。细看有羲之遗风。
评分以后要引导小朋友从这里学习
评分中规中矩的文字 非常outstanding的价格=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