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延安

解读延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李洁非
出品人:
页数:334
译者:
出版时间:2010-8
价格:43.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70911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延安
  • 文学研究
  • 历史
  • 革命
  • 现代文学
  • 近代史
  • 李洁非
  • 党史
  • 延安历史
  • 革命精神
  • 红色文化
  • 中国共产党
  • 党史研究
  • 延安岁月
  • 革命圣地
  • 思想启蒙
  • 时代印记
  • 人文地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解读延安:文学、知识分子和文化》内容简述的是延安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延安时代对20世纪中国文化,其重要性都超乎想象。“延安”就像一粒纽扣——系上它,20世纪的历史和文化便“旧貌换新颜”;同样,只有解开它,才能看见历史和文化的内部发生了什么。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引言

第1章 史脉解析 1
第1节 西北角的崛起——1
第2节 马克思主义入中国——3
第3节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7
第4节 历史力量,或日必然——15
·“绝对正确”的革命——16
·欧式思维、进化论及其人文支配——20
·国际语境——26

第2章 聚与变 31
第1节 枪杆子,笔杆子——31
第2节 磨合——43
第3节 1942年之春——57
第4节 整风——81

第3章 新坐标 113
·纷杂到一统 113
·左翼文学“文学化” 117
毛泽东时代 123

第4章《讲话》细读 128
第1节 国家文化秩序及其领导权——128
第2节 “面向工农兵”的权和用——146
·知识分子改造 150
·艺术策略,而不是艺术主张 157
第3节 “超级文学”——163

第5章 实验和开发 175
第1节 “形式”问题——175
第2节 街头诗及其他——182
第3节 从“现代白话”到“革命白话”——189
第4节 旧形式与“延安体”——197

第6章 文本研究:以短篇小说为样本 213
第1节 概述——214
·关于“延安小说” 214
·两类作家 217
·“客居者”的消失 219
第2节 主题——221
·从古典到现代 221
·还是“启蒙” 224
·断裂 234
·对启蒙者的颠覆 236
·“英雄”崛起 243
·从普通人到英雄 249
·“解放”与阿Q 251
第3节 细节——262

第7章 到深层面对 287
·历史共趋性 287
·现代性悖论 291
·文化解体与知识分子危机 296
·延安与当下 301
·延安之后的现代汉语 307

结语:延安重大成果及影响一览 313

要事简表(截至1946年) 315
参读文献 330

后记 33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对于对延安几乎毫无了解的我来说,这本书算是很有启发了。延安时期不仅导致了文学文化语言、形式、主题、思想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更导致了文学文化和知识分子结构性地位的革命性转变,其转变的深度和广度甚至是“五四”远不能及的,也塑造了共和国未来的一种全新文化形态和文...

评分

对于对延安几乎毫无了解的我来说,这本书算是很有启发了。延安时期不仅导致了文学文化语言、形式、主题、思想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更导致了文学文化和知识分子结构性地位的革命性转变,其转变的深度和广度甚至是“五四”远不能及的,也塑造了共和国未来的一种全新文化形态和文...

评分

对于对延安几乎毫无了解的我来说,这本书算是很有启发了。延安时期不仅导致了文学文化语言、形式、主题、思想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更导致了文学文化和知识分子结构性地位的革命性转变,其转变的深度和广度甚至是“五四”远不能及的,也塑造了共和国未来的一种全新文化形态和文...

评分

对于对延安几乎毫无了解的我来说,这本书算是很有启发了。延安时期不仅导致了文学文化语言、形式、主题、思想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更导致了文学文化和知识分子结构性地位的革命性转变,其转变的深度和广度甚至是“五四”远不能及的,也塑造了共和国未来的一种全新文化形态和文...

评分

对于对延安几乎毫无了解的我来说,这本书算是很有启发了。延安时期不仅导致了文学文化语言、形式、主题、思想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更导致了文学文化和知识分子结构性地位的革命性转变,其转变的深度和广度甚至是“五四”远不能及的,也塑造了共和国未来的一种全新文化形态和文...

用户评价

评分

备课之需精读之。以前读李洁非“典型”三部曲,大过史料瘾,但罕出洞见。该书修正了我的偏见,中间几章的分析格外精彩。

评分

确实是本好书,总算没有将“延安文艺”视为前现代,或者封建主义,也没有强调“政治”与“文学”的二元对立,是启蒙史观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水准。第四章“《讲话》细读”,对毛的文化战略与其文化品位之间的差异,有较精彩的论述。但一旦深入小说文本解读,启蒙史观就显露无疑了。读了李杨的论文,很难再将王实味、丁玲写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文字视作是“启蒙主义”或是“自由主义”。因此,这本书中某些论点就很值得商榷。再者,关于毛论述鲁迅的史实,似乎也是不确的。

评分

彭小莲的推介

评分

“毫无疑问,当代中国人是延安文化革命的子民,即便那些可能对延安文化一无所知的‘80后’、、‘90后’,也不例外。而了解这一点并不困难,网络帖子就包含和呈现了大量痕迹。问题只是今天人们对其文化意识、精神格局的这一大渊源,缺少具体的认知。如果本书具有什么意义,也许主要就是论证和疏通了这种历史的关系。”(《解读延安》)

评分

确实是本好书,总算没有将“延安文艺”视为前现代,或者封建主义,也没有强调“政治”与“文学”的二元对立,是启蒙史观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水准。第四章“《讲话》细读”,对毛的文化战略与其文化品位之间的差异,有较精彩的论述。但一旦深入小说文本解读,启蒙史观就显露无疑了。读了李杨的论文,很难再将王实味、丁玲写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文字视作是“启蒙主义”或是“自由主义”。因此,这本书中某些论点就很值得商榷。再者,关于毛论述鲁迅的史实,似乎也是不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