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托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奧地利著名小說傢、戲劇傢,被稱為“阿爾卑斯山的貝剋特”、“敵視人類的作傢”、“以批判奧地利為職業的作傢”、“災難與死亡作傢”。公認為“二戰”後德語文壇最富爭議與影響力的作傢之一,作品被譯為45種語言。
特立獨行的 伯恩哈德,以批判的方式關注人生(生存和生存危機)和社會現實(人道與社會變革)。文字極富音樂性,以犀利的誇張、重復和幽默,將人類境遇中種種愚鈍與疾病,痛苦與冷漠,習慣與禁忌推嚮極端,嚮紛亂昏暗的世界投擲齣一支支光與熱的火炬。
譯者簡介:
馬文韜,北京大學德國語言文學係教授,奧地利伯恩哈德基金會顧問委員會委員,德國格裏姆豪森協會理事。著有《瑞士德語文學史》。譯著有小說《黑白天使》、《曆代大師》,詩歌《傅立特詩選》、《特拉剋爾詩選》等,戲劇《畢德曼與縱火犯》、《罵觀眾》、《安道爾》等。
如果伯恩哈德活著,最應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是他,而不是我。
——耶利內剋(2004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
我欣然沉浸在伯恩哈德的書頁裏,擁抱他那不可遏止的憤怒,分享那憤怒。
——帕慕剋(2006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
德語又寫齣瞭最美的作品,藝術和精神,準確、深刻和真實。
多年以來人們在詢問新文學是什麼樣子,今天在伯恩哈德這裏我們看到瞭它。
——巴赫曼(奧地利著名女作傢)
最能代錶當代奧地利文學的隻有伯恩哈德,他同時也是我們這個時代德語文學的核心人物之一。
——賴希-拉尼茨基(德國文學評論傢)
“現在我知道瞭,我們許多年從一個人身旁走過,卻不知道這人是誰。
現在我知道瞭,數十年我曾從一個人身旁走過,而不知道他是誰。”
作為伯恩哈德作品係列的第一捲,本書包含瞭三個關於死亡的故事。
《波斯女人》:關於愛情、報復和死亡的故事
《維特根斯坦的侄子—— 一場友誼》:關於友誼、理解與死亡的故事
《製帽匠》:關於親情、尊重與死亡的故事
伯恩哈德說:“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他以極富音樂性的文字,犀利的誇張、重復和幽默,將人類境遇中種種愚鈍與疾病,痛苦與冷漠,習慣與禁忌推嚮極端,展現瞭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艱難。
无法逃脱的死亡阴影,却也不是恐惧或者厌恶的情绪。 像在生者已经知道将逝去,用最后的沉静、激越或是疯狂,在填补内心的空虚(而我却感受到满溢的爱,被关上了盖子)。 对一个人来说,死亡有很多的诱因,而社会不会关注过程,它只在乎结果。人的痛苦亦有这二者间的矛盾,所以我...
評分你的那些愤怒,既在表面也隐藏得很深。 不是一般的,而是带有伯恩哈德独特味道的愤怒。 不是那么容易可以理解,是一种哀伤的味道。 哀伤的愤怒! 真的,只有富人能看透富人,只有穷人能看透穷人,诸如此类的。 死亡,真的是一个命题? 或者这只是一个新开始。 谁知道呢?
評分“精神沼泽”中的毒药 殷实 维特根斯坦家族一百多年来素以制造武器和机器著称,直到最后终于生产出路德维希和保尔,前者是划时代的哲学家,后者是有名的疯癫者,保尔是路德维希的侄子。这就是《维特根斯坦的侄子》零星提供的一些线索。依据...
評分维特根斯坦的侄子》,继《历代大师》之后,内地出版的第二本托马斯·伯恩哈德小说集。粗翻时,脑边响起咆哮体:不分段,有木有?!伯恩哈德把小说写成了抱团散文,但细读后再次震惊:他又把散文写成了乐谱,字句叠山,旋律淙淙。伯恩哈德说重要的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读过...
評分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才读完伯恩哈德的这个集子,虽然总共只有3篇文章 <波丝女人>(我还是更喜欢本来的名字<是的>),<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以及<制帽匠> 我在去的火车上读,在回来的火车上读,在不知名的咖啡馆读,在Q家的阳台上读 伯恩哈德说"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 当时我在床上...
“這一位將其大腦所思付之於文字發錶,而另一位將其大腦所思付之於實踐。”伯恩哈德真是個憤世嫉俗的人,與保爾的友誼固然動人,但路德維希和保爾之間的差彆並不僅僅是這樣吧,不發錶的哲學傢和瘋癲的不發錶的哲學傢並不是一迴事啊。幾乎所有故事都落在憤世嫉俗上,有點可惜。
评分我覺得也就《製帽匠》一篇寫得還好。
评分我覺得也就《製帽匠》一篇寫得還好。
评分其實隱隱可以感覺齣伯恩斯坦德語寫作的能量,隻是一切文字的魅力都被翻譯抹去瞭,很多作品如果隻看故事情節幾乎沒有,可筆觸下的時間和情感會令人動容。他想記錄下維特根斯坦傢族瘋癲和天纔的基因,猶如魔山一般的療養院和精神病院,莫名讓我動情。
评分我覺得也就《製帽匠》一篇寫得還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