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劳动的传播:中国新闻记者劳动状况研究》从新闻教育、招聘制度、劳动合同、生产过程和组织结构等几个方面对中国新闻从业者的劳动过程和劳动状况进行了极为细致而精彩的描述,兼有实践参考的价值和学理上的创造性突破,是近年来新闻传播研究中十分难得的力作。凭借“劳动”这一核心概念,作者将政治经济分析与文化意识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填补了国内新闻传播研究的方法论上的空白,而且创造性地开拓了新的研究路径。
本书是源自于学者王维佳的博士毕业论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劳动状况。他的研究视角很是独特,不是一般性地探讨新闻从业者与新闻消费者之间简单的“传”、“受”关系,也不是简简单单地探讨新闻从业者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角色与特征。而是,另辟蹊径,把传播研究的兴...
评分《作为劳动者的传播》 王维佳 1.作者首先对中国新闻传播范式的转变做了简要的概括和分析。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新闻传播范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分为多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上的转变,而是劳动者身上的转变。作者认为:“新闻劳动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去政治化’的信息产...
评分《作为劳动者的传播》 王维佳 1.作者首先对中国新闻传播范式的转变做了简要的概括和分析。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新闻传播范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分为多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上的转变,而是劳动者身上的转变。作者认为:“新闻劳动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去政治化’的信息产...
评分本书是源自于学者王维佳的博士毕业论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劳动状况。他的研究视角很是独特,不是一般性地探讨新闻从业者与新闻消费者之间简单的“传”、“受”关系,也不是简简单单地探讨新闻从业者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角色与特征。而是,另辟蹊径,把传播研究的兴...
评分本书是源自于学者王维佳的博士毕业论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劳动状况。他的研究视角很是独特,不是一般性地探讨新闻从业者与新闻消费者之间简单的“传”、“受”关系,也不是简简单单地探讨新闻从业者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角色与特征。而是,另辟蹊径,把传播研究的兴...
劳动这个视角既朴实又深刻,体现想象力。
评分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的劳动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学研究,突破传统政治经济学中国家与市场的二元对立并将新闻实践的主体纳入研究中心,以全球化视角考察中国新闻行业的劳动权力关系。本书理论框架完善,但其实证研究多集中于新闻体制对劳动关系的控制,对作为实践主体的新闻从业者的自觉意识缺乏一定的实证考量。虽然作者在书中曾提及阶级分析的理论框架,但却未能在中国媒体改革的具体语境中对新闻从业者的阶级关系及其阶级意识进行充分的分析。新闻从业者与一般的产业劳动者不同,其掌握着生产意识形态符号的文化资本和一定的政治资本。本书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制度分析,如研究能对意识形态的生产过程采取符号分析是否可以从不同角度更深入的考察新闻从业者作为“immaterial labor”的劳动价值特点?
评分别开生面的理论框架。新闻学被长期视作政治经济学之下的门派,作者以此出发,重归马克思主义,不得不说,好书啊。
评分在王维佳这篇博士论文中,谈到学校的新闻教育与社会接轨,很多人进入媒体之后能够轻松应对,十分熟练;也对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招聘制度,劳动合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深深地感受到了新闻工作者、实习生被新闻事业单位的剥削。新闻吃的真是年轻饭啊,工资待遇低就不说了,对家庭也无法顾及,身体一直处在这样的高负荷下,真是太心酸了
评分劳动这个视角既朴实又深刻,体现想象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