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先学大气物理,又学文艺学,最后是民俗学博士。他在本书中与你说天文,道地理,论诗学,解神话,杂至博物,细到修辞,天上地下,打成一片,古学新知,溶为一炉。这本书与你谈龙,谈天上的龙和地上的龙,谈行于四时的龙和潜行水湄的龙。这本书与你谈本草、博物,谈本草的来历和奥妙,谈博物学中的怪物和修辞,谈草木鸟兽背后的诗意和秘密。这本书带你举首遥看“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牵牛织女星,俯身聆听大地上四季的风声好如风的歌声,引你走出文人的书斋,回到斗转星回风声浩荡的远古星空和民间大地……全书内容尽管错杂多端,但却精气贯注,籽粒饱满,透过天文、地理、诗学、神话、博物、修辞等等人文百态、自然万象,一直在追索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精神血脉中贯通古今的文化精神。
序 刘晓峰 尽管早就和刘宗迪相识,但真正了解他,还是在读了他那本研究《山海经》的书《失落的天书》之后。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读《失落的天书》时那种心头一亮的感觉。 《山海经》从来就被视为一本富于神话色彩的地理书,可是,刘宗迪却偏偏从其中读出了天文学,从其中看到了...
评分刘宗迪(豆瓣id:1032498)的原话:“法国年鉴学派的长时段理论很可能吸收了东方的循环论时间观,庄子说上古有大椿,以八千年为春八千年为秋。”是不是民科大家自行判断吧。刘宗迪研究的《山海经》论证什么玩意儿都是他们大葱省的,堪比杜钢建、朱大可、张远山之流,你们看看历...
评分(这篇评论真的是个人黑历史的巅峰,立此存照) 作者到底是个多好玩儿的人呢。这书我看着看着就想起《鬼吹灯》来了……我赶脚作者啊则个则个就是一个翻山越岭翻箱倒柜观星辨穴翻书倒斗之最佳伴侣啊……鬼吹灯里吹神马观星辨穴啊神马的,则个辣个的,天下霸唱也承认是胡编的啦...
评分去听刘宗迪老师的讲座,宣传版面简洁,写题目:“不问有用,只求有趣”。有趣这个词在现在被滥用了,各种人格魅力特质都被简单形容为有趣,而不论这个概念如何模糊,刘宗迪老师都担得起。 他讲自己的大学生涯:“物理考了我们县第一,总成绩第二,当时也没人告诉我,不然就报更...
评分刘宗迪的这本书是一本兼有散文情怀的议论文,这样大气磅礴的议论文许久不曾相遇,碍于一片白纸的国学功底,加之领会不强,就像一团雾气萦绕在心头,无法辨清,也无法言之。可如此还是想说说看,看自己是否能厘清心中一丝丝雾。 截取书中一篇文章的主要观点的两段话来开始吧。 ...
作者起势太高 形散神也散了
评分刘宗迪先生是我在《读书》杂志上熟悉的作者,这本小书里相当一部分文章,也是出自《读书》。熟悉的深入浅出和细致入微的写作风格,论述的则是贯通我们这个民族精神血脉的久远习俗传统和文化精神,无论是写法还是介绍的内容,读来都让人觉得无比亲切。
评分当年看金庸的劲儿用来背点儿文言学点儿天文星象多好~
评分一如既往的有意思啊。以前总觉得学术性和可读性无法很好兼容,现在看来我又naive了……暑假有空温习《山海经》和《失落的天书》,顺便《礼记》、《白虎通》……现在想想,民俗学什么的真是正中靶心啊。看到博尔赫斯奇怪的动物,大笑。顺便以前读山海经根本没有想过博物学修辞的问题,视界太窄。可能的话还想要补一补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还有人类学学术史一块…… 以诗证诗一篇真的很有启发,说不定还可以拓展一下斯金纳。“民俗学的田野是故乡”,现在真的懂了。三年前还不知道烛龙究竟是怎么回事,现在看来,理解之同情实在是太过于合理。这才叫做奥义立显嘛。
评分从天文学看民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