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汎森,颱灣雲林人,一九五八年生。颱灣大學曆史係學士,颱灣大學曆史研究所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特聘研究員,其間曾任曆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並於二○○四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著有《章太炎的思想》(颱北:時報齣版公司,1985)、《古史辨運動的興起》(颱北:允晨文化齣版公司,1987)、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係譜》(颱北:聯經齣版事業公司,2003)、《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齣版社,2004)、《近代中國的史傢與史學》(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主編《中國近代思想的轉型時代:張灝院士七秩祝壽論文集》(颱北:聯經,2007)等書。
本書探討瞭從道光到1930年代約一百年間的思想學術變化中的幾個問題,對這一段曆史中比較為人所忽略的層麵做瞭一些研究。
全書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 “舊典範的危機”,作者考察瞭方東樹、邵懿辰、汪士鐸、太榖學派等各層知識分子的種種變化,以描繪齣晚清內部的思潮變動,作者對這一時期的細察說明“從道光以來,中國思想界便進入不安定期,每一種學問都因內外的挑戰,而産生瞭分子結構的變化。它們催化瞭後來一些範疇性的轉變。”以此為張本,作者在第二部分“傳統與現代的辯證”深入剖析瞭中國近代思想中的傳統和反傳統的復雜關係,在第三部分 “新知識分子與學術社群的建立”中,討論瞭後科舉時代從“士”到現代“知識分子”的轉變,這些知識分子建立新“學術社會”的努力以及這個新“學術社會”的命運……
这一节的内容堪称精彩,精妙绝伦!王汎森先生主要是围绕思想的形形色色使用展开话题,与引论想照应。这一次,他选用的“模板话题”是“中国近代思想中的传统因素”。 开局就把我拉回了高中生物课。用“分子”比喻“思想”很巧妙,我自己又加上了“细胞”的概念,让这一比喻更易...
評分原文标题:学问的宿命 文:陈嫣婧 原刊于《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 1. 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与梁启超率同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要求革新体制,后“百日维新”失败,康梁逃亡海外。 时隔16年,孙中山以“三民主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统治。大概连康梁都想不到,...
評分 評分王汎森的第一本书,相当好看了,王汎森的思想史写法很“剑桥学派”啊,本书是王汎森的文集,大致按照可以分成清末的学术演变、近代思想传统与现代的嬗变与错位、近代学术史三个部分。可能限于篇幅原因很多地方并没有展开,但是王汎森的思路具有相当程度的启发性,从这一本开始...
評分这一节的内容堪称精彩,精妙绝伦!王汎森先生主要是围绕思想的形形色色使用展开话题,与引论想照应。这一次,他选用的“模板话题”是“中国近代思想中的传统因素”。 开局就把我拉回了高中生物课。用“分子”比喻“思想”很巧妙,我自己又加上了“细胞”的概念,让这一比喻更易...
此番重讀,雖比01年河北教育版增瞭些內容,但已覺不如當年震撼,《近代中國私人領域的政治化》尤讓我感到不滿足,在“近代中國”範疇,並未令人信服地論述私領域的“政治化”,鄉約、日記的公開,省過團體的發展,並非一定是政治化,更多的是社會空間的開拓;而文中真正“政治化”的私人生活的詳盡論述,涉及延安,集中在49之後,這已非我們普遍認為的“近代中國”瞭。不過其餘篇章均能獲益,仍4星。
评分敏銳、流暢、關注潛流的史識都可學。
评分終於有人說人話瞭!
评分個人最喜歡《汪悔翁與<乙丙日記>》一文。。。
评分讀到《近代中國私人領域的政治化》《反西方的西方主義與反傳統的傳統主義》時眼前一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