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除“绪论”、“综论”外,分三个篇章,分别讨论了魏晋、南北朝、唐代经济、政治、军事及思想学术等问题,提出或解决了魏晋隋唐时期许多前人鲜及的重大问题。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理论性概括,于作者中国古代分期魏晋封建论有详尽的论证。
我以为唐长孺先生研究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前后制度的延续性。本书中即有数例。曹操颁布“求才三令”,向来认为曹操唯才是举,但唐先生发现为曹操举荐人才的正是州郡大族,门第很自然就被纳入考量,谈不上是对东汉秀才、孝廉辟举制度多么大的反动,以至于陈群反而是在曹魏搞出了九...
评分我以为唐长孺先生研究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前后制度的延续性。本书中即有数例。曹操颁布“求才三令”,向来认为曹操唯才是举,但唐先生发现为曹操举荐人才的正是州郡大族,门第很自然就被纳入考量,谈不上是对东汉秀才、孝廉辟举制度多么大的反动,以至于陈群反而是在曹魏搞出了九...
评分我以为唐长孺先生研究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前后制度的延续性。本书中即有数例。曹操颁布“求才三令”,向来认为曹操唯才是举,但唐先生发现为曹操举荐人才的正是州郡大族,门第很自然就被纳入考量,谈不上是对东汉秀才、孝廉辟举制度多么大的反动,以至于陈群反而是在曹魏搞出了九...
评分我以为唐长孺先生研究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前后制度的延续性。本书中即有数例。曹操颁布“求才三令”,向来认为曹操唯才是举,但唐先生发现为曹操举荐人才的正是州郡大族,门第很自然就被纳入考量,谈不上是对东汉秀才、孝廉辟举制度多么大的反动,以至于陈群反而是在曹魏搞出了九...
评分我以为唐长孺先生研究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前后制度的延续性。本书中即有数例。曹操颁布“求才三令”,向来认为曹操唯才是举,但唐先生发现为曹操举荐人才的正是州郡大族,门第很自然就被纳入考量,谈不上是对东汉秀才、孝廉辟举制度多么大的反动,以至于陈群反而是在曹魏搞出了九...
高屋建瓴 就是这个意思吧
评分个人才疏学浅,但我隐隐感觉到这是一部“应制之作”,为了贴近官方的史学定制,多处行文有“削足适履”的感觉。这部大书从体裁上讲是一副“很有野心”的架势,但系统架构、论证过程及最终结论都无太多可取之处,对比陈寅恪两部“稿本”的学术价值,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仅在一些细节处可见唐氏治史的方法路径,对后学有所启发。唐先生后记里的话可能道出了自己的隐衷,“一定存在许多错误,也许全部论点都难以成立。如果间有可取之处,或者错误有助于导致正确结论,那我也就满足了。”对于唐先生这么高学术地位的人来说,这种谦虚的有点“奇怪”的言语本身就值得深思啊!
评分悲剧啊,现在才粗略的看完,还无甚感想
评分为数不多的想打六星的著作。此书不愧为唐先生晚年总结性的力作,可读性和启发性都要胜过《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评分唐先生的这本书对自己一生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总结与回顾,透过此书可以窥见唐氏的学养与抱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