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格列佛游记》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以异乎寻常的想象力,描写主人公格列佛先后出游“小人国”、“大人国”、“慧因国”等地方时,遭遇的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比如在“小人国”里他可以随意地把上至国王小到平民的各式人等摆在手掌心里玩弄;而在“大人国”里,他又能像个幼儿那样处处受制于人;到“慧因国”以后,马成了智慧的象征,而人成了下等动物。作者通过这样有趣的故事,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如政客的尔虞我诈,富人的贪得无厌等。读者在赞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的同时,也能对当时的英国状况有个大概的了解。
从小就对小人国大人国的故事很是喜欢,对格列佛游记十分感兴趣。初中时语文书上有格列佛游记的节选,当时读得津津有味。可以说它大大拓宽了我童年时的想象空间,听闻到书中的几个来自奇异国度的新名词就足以让幻想半天。后来我对镜花缘和山海经的偏爱应该也来源于这本书吧。 但...
评分刊于2010年2-3月《书声》。 格列佛的漫游:从小说到电影 文 | 游伟 在伟大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中,哲学家柏拉图设想有这样一群居住在暗无天日的洞穴里的人们,他们被绑缚手脚与脖子,眼睛因此只能看到远处的洞穴墙壁,在他们身后很远处,一堆熊熊篝火兀自燃烧,在火与洞穴...
评分这个全译本的《格列佛游记》,如果只看后两个部分,肯定不会认为是一本儿童读物。不过,原先,这本书也不是被看成儿童读物的。只是小人国、大人国的离奇想像和生动描述,才让小朋友们感兴趣。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改编本,一般都是改的这两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想像也很离奇,...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看完《格列佛游记》,我心里的感觉是很沉重的,尤其是看到最后,船长再也无法接受人类社会中的“野胡”,终身回忆“慧骃”的种种美德。 我一直觉得慧骃国不是我这样的普通人能呆得下去的地方。一切建立在理性之上,没有人类社会的种种肮脏,但是也没有我作为一个...
评分这个全译本的《格列佛游记》,如果只看后两个部分,肯定不会认为是一本儿童读物。不过,原先,这本书也不是被看成儿童读物的。只是小人国、大人国的离奇想像和生动描述,才让小朋友们感兴趣。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改编本,一般都是改的这两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想像也很离奇,...
神一般的想象力,结合着太多的讽刺,想想如果身处那个时代了解其中原始,肯定是不能再赞叹的了。作者开始从讽刺政治、民风、体制,到后面甚至讽刺了人类,用诋毁自己的手法。总之处处嘲讽,可笑中透着精准。这样的奇思妙想想必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可是却真真不能当做童话书来看,可悲的是 不自觉注意的不是身处异国多么有趣,而是这段内容讽刺的点在哪儿,尴尬在于你只能选择一个角度去欣赏这部书。
评分除了满纸的讽刺,还蛮没意思的。其实作者的立场也并不定就比他讽刺的那些更高尚,当然,这是虚构,我不要太认真。
评分如果受到改编电影的启发,觉得不过是本童话小说,就很难说这个误会是否会令人遗憾。暂且不论翻译得如何(因为不少人总喜欢揪住这点不放),不确定读到的是否就是全本。仅从斯威夫特浩瀚的气魄及无匹的遐想空间来看,这部作品就绝对值得一读。一只能够认识到自身粗鄙可耻的耶胡,托着腮帮反思并憧憬着美满的慧因乌托邦,想必会惹得上帝忍俊不禁吧。
评分全是抱怨。
评分《美丽新世界》和《1984》的文学灵感雏形。慧骃国就是那个乌托邦。极度可怕,人不犯错,生活太平单调,“富有理性”,没有不安全,也没有激情,没有身体之爱。一切建立在理性和思考之上,没有人类社会的肮脏,也没有作为一个人需要的东西。智慧纯洁真空的乌托邦,奥威尔已经犀利地说过了,那是真正的毁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