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写有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史铁生
出品人:
页数:226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1
价格:23.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8344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史铁生 
  • 散文 
  • 生命 
  • 中国文学 
  • 随笔 
  • 散文随笔 
  • 文学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我与地坛》收入《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等以记事为主的散文,配少量图片。《我与地坛》由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3月份辞职。3个月的脱密期。已到新单位报到。可我仍恍若梦中。 大概是因为所辞的工作已做了9年吧?也大概因为,这其实是一份不错的工作。 工资足够用,每年只涨不跌。朝九晚五,正常节假,下了班就没事儿,不操心。同事都相熟,没结过仇怨,资历也够新进员工叫声...  

评分

扶轮问路,那么好手好脚的人,你们可曾向前方迈出过脚步? 不是想说他对生有多么繁密的念想,也不是想说他对死有多么透彻的眺望,更不是想说他对命运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挣扎,那些语句太泛、太虚,对每一个曾被上帝无情摆弄的人都适用。我只是从他身上看到一次又一次真实的起伏...  

评分

从前有朋友送了一本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昨晚读了其中的《爱情问题》,觉得写得真好,可以说是入木三分。最欣赏其中的一句“没有什么能证明爱情,爱情是孤独的证明。” 接着他又解释什么叫孤独:“孤独并不是寂寞。无所事事你会感到寂寞,那么日理万机如何呢?你不再寂寞了...  

评分

0 原谅我误用罗兰巴特的话作为题目。我想尽量简短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 2010年的最后一天,我最喜爱的一名作者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叫史铁生。 我不愿回避他对我的影响,以至于别人说,你的文章有XX人的痕迹之时,我都会一笑了之,其实它都源自对史铁生的阅读和,我愿意这么...  

评分

刚刚从北京回来。在北京的日子,住在清华的荷塘旁边。那段日子,我都要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到近春园,大概每天都是午夜过后。我喜欢带着很老很老的walkman,带着许巍低沉而略显沙哑的声音,沉浸在午夜的二校门附近安谧的林荫道间。 后来在我们工作结束的时候,大家约好了一起去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主线有两条:一是“向死而生”,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二是文化大革命对整个家族对身边人们的影响。在第一条主线里,从患病开始整个心态的变化,我与地坛都是“荒芜而不衰败”,当我慢慢想通,并抽离自己去审视身边来往的各种生命力时,我也逐渐沉淀了母亲的爱,以及找到了如何自由存活于世的方法——在“写作的零度”里抵抗媚俗抵抗世界的异样眼光。而第二条主线,以人物为回忆逻辑,呈现了一个时代的扭曲、无奈与悲伤,我们通过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放佛感同身受地走了一遭。现在重读这些文字,总觉得还是浅了些。或许史铁生对于生死、写作等有自己很深刻的理解,然而终究不够大气,可能这和他较为局限的人生旅程有关系,他对一个点钻研得很深入,通过这个点丈量了生活,却始终走不出这个点。所以,读多了他的文字,容易厌倦,重复度较高。

评分

基本上在读者圈里公认为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好的散文。豆瓣居然清一色的五星!我果然热爱豆瓣(尤其是12年前的豆瓣)~从十多岁读到现在,终于有这么一天,我喜欢最后的暖意,而对悲凉的主体缺少共鸣了。我走出了我的地坛,我知你放下,常驻光明中。

评分

《我与地坛》这一篇,讲母亲的那一段看的我屡屡湿了眼睛。还记得前段时间我妈问我你以后想生几个小孩,我说我才不生呢,养儿一百岁,操心九十九。她听到这笑了,说你在哪听得这句话呀。现在这个年代的我们,当生孩子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人难免自私觉得孩子是个牵累,儿童时期担心不听话,少年时期担心太叛逆,青年时期担心离太远,成人之后担心一去不回,当我现在终于有这样的思考的时候,我才明白,当年那样不加犹豫的生下孩子的母亲们,是多么的英勇,像一个战士,准备着这一生的战斗,尽管那些年的母亲在生下孩子时并没有这么多的想法与顾虑,也没有过多的去想这些是意味着怎样的责任与义务,可是当这一切来临时,我们并没有看到很多人感到害怕或逃跑,仍然是那么无畏的去面对去接受,而最让人觉得可贵的是做这些的时候,她们的心情是幸福且珍惜的。

评分

看了《我与地坛》你是否会更加觉得那些自怨自艾的作家,那些标榜隐秘孤独的作品,是多么无趣、苍白甚至丑陋呢?

评分

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