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1952年生于北京,哲学博士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哈佛大学等海外大学客座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副执行长。现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为患,以及多所大学的特聘讲座教授、兼职教授等。
本书以二十几位理学思想家为主,叙述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求揭示宋明理学的固有脉络和内在讨论。作者曾在北京大学开“宋明理学”课程,即以此为教材,本书内容全面、叙述简明,适于教学和自学之用。虽为教材,书中也有一些颇具特色的知识点,比如对于唐宋变革之际的庆历时代知识群体,如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专辟出一章(书中第二章)着重拈出。
宋明理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而建立的“道学”。宋明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宋儒则重阐释义理、...
评分宋明理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而建立的“道学”。宋明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宋儒则重阐释义理、...
评分因为课程考试的缘故,这本书反复读了好几遍,修中国哲学史的同学几乎人手一本,取代了意识形态浓厚的官方教材成为宋明理学的标准课本。的确,本书属于导论性质,每个哲学家的思想基本上以大纲的形式展开,分列条目,虽然并不深入,却十分适合初学者重点把握哲学家的思想和气质...
评分梳理了宋明理学二十几位理学家跟他们的基本观点,大脉络理得清楚,引文清晰,也都加上了简单的解读。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地方是陈来点评的公正,毕竟是介绍性的著作,于每个理学家的得失都会多少提及,不虚美隐恶。至于态度,可以看序,陈来在序里提及:“儒学或理学面临的矛盾是...
评分宋明理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而建立的“道学”。宋明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宋儒则重阐释义理、...
虽然不好玩但是很长姿势
评分宋明理学的发展,首先是气学,用气学面对佛教和道教虚无主义本体论和人生观的挑战,建立一个实体性的哲学。可是仅仅讲“气”还不够,还要了解作为实体的宇宙运行的普遍规律,于是出现了理学。理学是要尽力掌握世界的规律,包括自然的规律和社会、历史、人生的法则。程朱理学把“理”当成最高的本体,把宇宙实体和宇宙规律与儒家伦理的原则结合起来,在道德实践上“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虽然这个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有其很强的道德范导功能,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所抑制的。因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所以,从气学到理学再到心学,宋明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逻辑的内在的展开
评分毫无疑问目前这一块的最好教材
评分读完之后一直想对照吕思勉先生的《理学纲要》重新看一遍,但是也没来得及。本书是教材式写法,好处是要点较清晰,行文大体是引用原句,然后略加疏解,象学案体的缩写然后加以阐说。不过阐说实在有点不满意,因为虽然没有什么阶级斗争的色彩了,但是有很多机械的辩证唯物论,比如物质、意识、能动性等等,恍惚有种回到高中政治课上的感觉,用这些来解释宋明理学的概念终究是隔了一层。而且相较于吕思勉先生的书,陈来显得冷静、客观,很少有什么能让人生发感动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要求太过分了。记得吕先生书里提到陆象山讲义利之辨时的自我反省,真是动容,实在是醇儒啊。理学影响宋明以来的中国长达千年之久,但是现在对于理学的了解却是实在缺乏。此外,看到整本书的理气心性,觉得近代中国的屈辱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啊。
评分虽然不好玩但是很长姿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