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1989年获得“布克奖”,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被英国皇室授勋为文学骑士,并获授法国艺术文学骑士勋章。
1989年,石黑一雄获得享有盛誉的“布克奖”。石黑一雄文体以细腻优美著称,几乎每部小说都被提名或得奖,其作品已被翻译成二十八种语言。
虽然拥有日本和英国双重的文化背景,但石黑一雄却是极为少数的、不专以移民或是国族认同作为小说题材的亚裔作家之一。他致力于写出一本对于生活在任何一个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都能够产生意义的小说。于是,石黑一雄的每一本小说几乎都在开创一个新的格局,横跨了欧洲的贵族文化、现代中国、日本,乃至于1990年代晚期的英国生物科技实验,而屡屡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惊喜。
这是一段迷雾重重、亦真亦幻的回忆。战后长崎,一对饱受磨难的母女渴望安定与新生,却始终走不出战乱的阴影与心魔。剧终,忆者剥去伪装,悲情满篇。 《远山淡影(石黑一雄作品)》是石黑一雄技惊文坛的处女作,一部问世30年仍在不断重印的名著。其“感伤与反讽”的融合、平衡令人犹记。
全书行文极为平淡,十万字一口气读完,就像喝了一大罐白开水。 但凉开水竟像汽油一样淋在我胸口,让心火越演越烈。 我不喜欢这本书,大概因为我做过的行为是这本书要揭露的重点罢了。 读完此书之后,我没有再读过石黑的任何其他作品,有点像被人发现了什么羞耻的事情,不好意思...
评分我喜欢回忆,是因为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 ——石黑一雄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奖揭晓,获奖者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其代表作也是处女作《远山淡影》刚刚读完,读完并未感觉多好,甚至感觉故事没讲完便戛然而止,很多问题...
评分 评分我喜欢回忆,是因为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 ——石黑一雄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奖揭晓,获奖者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其代表作也是处女作《远山淡影》刚刚读完,读完并未感觉多好,甚至感觉故事没讲完便戛然而止,很多问题...
评分非常喜欢这本书,是长久以来自己想写成的那种书,我想我会找英文版的再来看看。 书里用了我最喜爱的回忆的方式。 回忆是时间里存活的人对抗时间的最奇妙的工具,当然也几乎是唯一的工具。 一个人在回忆的时候,仿佛转过身逆流而上,感受到时间河流浪花的拍击。那些已经上岸,凝固成石块的过去,在我们艰难跋涉的时候,站在时间以外的岸上观望我们的挣扎。 这本小说有很多没有交待的情节,这是一些有很多可能性的空白,让我们的思绪好奇的久久地停留在那里,像点燃之后升起的那些烟,舒缓,优雅地占满空间,再一点一点消融,似乎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一种惊人的意境! 以前读石黑一雄的作品,从来没有过这么强烈的感受。因为与此相反的是,作家的用笔非常清淡。在画布上轻轻点了几点,然后他就离开了。 太美了,太美了。
评分作者得诺贝尔奖名至实归。少即是多的艺术效果被作者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文风、叙事比村上春树简略得多(更不必说马尔克斯),读来却有绵密厚重之感,像太极,像循环往复的迷幻音乐。被笼罩其中的人物个个言不由衷,个个失魂落魄,个个怀着无数心事尝味无尽苦涩。
评分回忆者与回忆的叠影,女性主义的悲歌。荡秋千般上吊自杀的女孩,这个隐晦的恐怖意向透出了石黑一雄骨子里头的日本气味。
评分读的时候以为讲的是:一个女人在未能知晓命运之前,还安然无事地生活。读完之后再看“译后记”,发现理解有误——记忆本身就是不真实的,在不真实之上讲述,就像把故事写在水上,更添一层迷离。全书非常克制、淡然,典型的日式风格。居然是石黑一雄28岁时的处女作,可见写作的天赋还是很重要的。
评分1.那是我第一次到河对岸去。脚下的泥土很软,甚至感觉要陷下去。2.除了炉子,刚才佐知子点亮的一盏吊着的旧灯笼是屋子里唯一的亮光,屋里大部分地方都还是漆黑一片。3.妮基,我认为,应该懂得走路本身的快乐。再者,虽然她在这里长大,却体会不到乡下给人的感觉。4.当一个人想自私自利时,想丢掉责任时,就说民主。5.我半夜醒来,看见万里子站着,盯着门口看。那里没有门,只有一个出入口。而万里子站着,盯着那里。5.万里子把蜘蛛拿到嘴边,张开嘴巴。6.最后我终于听出来其中有个沙沙的声音,像有条蛇在我身后的草地里爬行。我停下来细听,发现了声音的来源;一条旧绳子缠在我的脚踝上,我在草地里一直拖着它。7.作为一个作家,我更关心的是人们告诉自己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