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蒙德·特拉内·巴恪思爵士(Sir Edmund Trelawny Backhouse),1873年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里士满(Richmond),祖上是曾经显赫的奎克(Quaker)家族,后就读牛津大学。 1898年,巴恪思来到北京,由于精通汉语、蒙古语和满语。1903年,满清政府擢升他为京师大学堂(后来成为北京大学)法律和文学教授;一年后成为英国外务处专员。 1913至1922年之间,巴恪思把大量珍贵的中文印刷书以及部分卷轴和手稿,都捐献给牛津大学博多莱安(Bodleian)图书馆。 巴恪思1944年1月辞世于北京,在临终前一年,他完成了自传体著作《太后与我》。在书中,巴恪思以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他在清朝末年寓居中国的生活。
埃蒙德•特拉內•巴恪思男爵(Sir Edmund Trelawny Backhouse),1873年出生於英國約克郡的列治文市(Richmond),祖上是曾經顯赫的奎克(Quaker)家族,後就讀牛津大學。
1898年,巴恪思來到北京,由於精通漢語、蒙古語和滿語,很快成為《泰晤士報》以及英國外交部的翻譯。
1903年,滿清政府擢升他為京師大學堂(後來成為北京大學)法律和文學教授;一年後成為英國外務處專員。
1910年巴恪思與《泰晤士報》記者 布蘭德(J. O. P. Bland)合作,出版了《太后統治下的中國》(China under the Empress Dowager )一書,風靡世界。該書首次以全面的視野向讀者展示了清朝末年中國帝制上最後一位偉大統治者慈禧太后的形象。
1913至1922年之間,巴恪思把大量珍貴的中文印刷書以及部分卷軸和手稿,都捐獻給牛津大學博多萊安(Bodleian)圖書館。
巴恪思於1944年1月辭世於北京,在臨終前一年,他完成了自傳體著作《太后與我》(DÉCADENCE MANDCHOUE)。在書中巴恪思以回憶錄的形式記錄了他在清朝末年寓居中國的生活。巴恪思身後,《太后與我》的手稿由其友人賀普利(R. Hoeppli)醫生轉交給牛津大學博多萊安圖書館保存至今。本書的出版是該手稿塵封68年之後首見天日。
巴恪思一生中稱自己不但見過許多赫赫有名的文學和政治人物,而且曾與他們同床共枕。他記述了他與不少名人的性交往,其描寫可說細緻入微,包括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保羅•魏爾倫(Paul Verlaine)以及索爾茲伯里(Salisbury)首相 。他所披露的曖昧關係幾乎都是同性戀,衹除了在本書中披露的一人例外,而此人竟是石破天驚的大人物:中國一代專制統治者慈禧皇太后。
慈禧太后晚年有个来自英国的情人?慈禧太后被袁世凯用手枪打死?在故事的耸人听闻程度上,很少有一本书能达到《太后与我》的这种境界。 《太后与我》(Décadence Mandchoue,直译为《满人的衰落》)一书近日几乎同时推出中、英文版。作者“北京隐士”巴恪思(Edmund Backhous...
评分 评分围绕《太后与我》这本书的主要争论集中在它究竟是真实还是虚构的这一问题上。如果说它是作者的亲历,其史料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如果说它只是作者的虚构,那就毫无史料价值,只能把它当小说来看。 由于作者是一位混迹于清末贵族生活中的英国爵士,即使我们把他的文字只当...
评分标题党。 前几天在网上下载了DM的残本,序言洋洋洒洒十几篇,只看文案就让人跃跃欲试,“英国驻清外交官回忆与慈禧的六年情史,牛津大学图书馆封尘六十八载的手稿回忆录首次出版”,对于越是禁忌的宫闱秘史,读者总是会越小心翼翼的好奇窥探。 从前看书从不...
评分江山/文 深情款款的情色文本加上历史的厚重,形成了独特的阅读能力。然而,又把这种性文化放在了封建清王朝,落在了一个掌握权势的女人慈禧身上,无疑给这种阅读增添了无数的遐想。所谓历史,是用来照亮未来的,而不是用来耍嘴皮子的。读这样的作品,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历史的...
男风部分精彩和有史料价值,太后部分待考
评分果然是《穢亂清宮》。。。
评分男风部分精彩和有史料价值,太后部分待考
评分妖人白克浩司因在《慈禧外传》中收录伪造的《景善日记》而名满天下。这本书是狂乱想象和少量真实的结合。
评分各种重口 叹为观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