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新学案

朱子新学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子學之講論,歷來皆因襲故常,未見有通貫全部之整理與鞭辟入裏之疏通。至於新近二十年來,幸有超越前代之成績;而錢穆朱子新學案之富贍,與牟宗氏心體與性體之精嚴,尤為卓著。

錢氏撰述朱子新學案之主旨,在本於朱子之原書,以講述朱子之學術;而於文集、語類之稱引,尤特為詳悉。

全書分五大冊,都一百餘萬言。其內容可約為三大部分:一、思想之部:此又分為「理氣」與「心性」兩部分;第一、二兩冊屬之。二、學術之部:此又分為經學、史學、文學三部分,並添附校勘、考據、辨偽與游藝、格物之學;第四、五兩冊屬之。三、行事之部:雖以有清人王懋竑之朱子年譜而不復著筆,然介於思想與學術兩部之間,錢氏特為考述朱子早年從遊延平之姑末,及其對北宋五子與南宋湖湘之學、浙東之學之評述,以及朱陸異同等篇,實亦朱子生平學行之所關;此即第三冊之主要內容。

書末有索引,頗利查考。而書首之提綱,分三十二段以論述朱子學之大要,更為讀者提供一方便之門徑。而錢氏對朱子在中國學術史上承先啟後之地位,尤眷眷三致其意,此亦讀者所宜知。(蔡仁厚)

出版者:九州出版社
作者:钱穆
出品人:
页数:2400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
价格:39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10807008
丛书系列:钱穆先生全集
图书标签:
  • 钱穆 
  • 朱子 
  • 理学 
  • 思想史 
  • 国学 
  • 学术史 
  • 哲学 
  • 儒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钱穆先生全集:朱子新学案(繁体竖排版)(新校本)(套装共5册)》内容简介: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10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朱子学札记-理学部第一节:理气论(摘录) 说明: 1.说征引文献,以后人之梳理总结言语为主,至于古人原典中内容,则汇编为资料一册,各自别行。 2.关于思想渊源虽多借鉴于后人总结,于朱子语之按语则主要皆断以己意。 3.文中红字八九成是我初读《朱子新学案》时的批注,理解...  

评分

朱子学札记-理学部第一节:理气论(摘录) 说明: 1.说征引文献,以后人之梳理总结言语为主,至于古人原典中内容,则汇编为资料一册,各自别行。 2.关于思想渊源虽多借鉴于后人总结,于朱子语之按语则主要皆断以己意。 3.文中红字八九成是我初读《朱子新学案》时的批注,理解...  

评分

第二节:心性论 一、渊源与性质 A.古典渊源: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易系辞》:继之者善,成之者性。 B.宋儒渊源之一——伊川 伊川: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哀...  

评分

第二节:心性论 一、渊源与性质 A.古典渊源: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易系辞》:继之者善,成之者性。 B.宋儒渊源之一——伊川 伊川: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哀...  

评分

朱子学札记-理学部第一节:理气论(摘录) 说明: 1.说征引文献,以后人之梳理总结言语为主,至于古人原典中内容,则汇编为资料一册,各自别行。 2.关于思想渊源虽多借鉴于后人总结,于朱子语之按语则主要皆断以己意。 3.文中红字八九成是我初读《朱子新学案》时的批注,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世传朱子学问不以大块文章,皆日常话语点滴功夫,然而每发一言用心深邃,一生所积卷帙浩繁,凡夫初涉不能阅尽,亦不易窥其门径领会内在系统;宾四先生此书举朱子之大要,从彼思想、学术、行事逐条辑成门类,学案之体细辨入微,朱子极重名辞义界,命辞有差,即见解有差,非如此不能体现大哲之全面;当知若无此疏通整理,则先生后学所撰朱子学专著,可否见诸笔墨似难肯定;此番草草读去略未尽意,如朱子之体大,宾四先生之精深,此书必当一读再读

评分

始窺朱學之廣大精微,益知賓四之深宏大器。嚮學思想史,以為賓四不如芝生,近方知思想史必合時代而言。論朱子之學,須有的而放矢,未知宋儒之大方向,何論道學之真精神。次則知讀書治學,須謙下而用力,博學而真知,往日之非,當一意蕩去。

评分

讀書會參考書

评分

2013年阅

评分

始窺朱學之廣大精微,益知賓四之深宏大器。嚮學思想史,以為賓四不如芝生,近方知思想史必合時代而言。論朱子之學,須有的而放矢,未知宋儒之大方向,何論道學之真精神。次則知讀書治學,須謙下而用力,博學而真知,往日之非,當一意蕩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