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鼓声》是村上春树的游记,时间为1986-1989年,游历地区为欧洲,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作者听得的微乎其微的“远方的鼓声”,最终成了您手头上这部可触可观的《远方的鼓声》。村上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对读者了解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有很大帮助,文笔也幽默有趣,可读性很强。
村上春树,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
唔 这样一篇游记 花了我快一年时间来读 加一起怎么也得有20来个小时 这样的节奏不错 虽然这两天只是把最后1/5读完,很多细节也没法忆起,不过那些大章节小章节的标题,时间地点等状语,事情物件,谓状,状名这样的组合,是让人非常舒适的 这是旅行呢,看到最后才最终接受了这...
评分村上写这些随笔的目的他在开篇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为持续维持自己而持续写文章”,这些文章的写法同样在这儿交代了,“不含有启蒙因素,也不存在类似有益的比较文化论那样的东西。”“将亲眼见到的东西写得像亲眼见到一样,... ,把自己得感触尽可能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摈除...
评分習慣了都會擁擠繁忙的意象,像村上春樹總令人和咖啡廣告聯想在一起的日本小說家兼翻譯家,在鱗次櫛比的帷幕建築光鮮的倒影中找尋自己可能的面貌,訴說著遺失在城市中快速生活步調中的悠閒快活,不管是不是仍有勇氣流連於刻意營造氣氛的咖啡館裡,或許就有村上春樹筆下那麼一個...
评分看村上的随笔越多,愈发觉得写小说不过是他的一种正职,就像公务员、银行职业那样的正职。差别在于他是规规矩矩、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给自己布置下的任务。空下来的时间,就写写一本正经在胡说八道的散文、游记。 新书《假如真有时光机》收录了他在冰岛、希腊、美国、老挝等国家...
评分村上《远方的鼓声》近来是我的如厕书,一贯的村上气场,赖明珠的译笔浅白而舒畅,读来兴致盎然。 今天蹲马桶读到《意大利的邮政事件》,村上大谈意大利邮政的糟糕,可气又可笑。 但在这看似灌水的文字里,总能捞上一些干货。 比如,村上说意大利人根本不打算改善现状,“主...
「远方的鼓声」303页,村上说在希腊罗得岛悠闲度日,不看报纸。6月6日心血来潮买了张报一看不得了,都是令人心情沉痛的报道,几天前霍梅尼死了,德黑兰踩踏事件死了人;苏联天然气管道爆炸烧了列车死了五百人。但我敏感的怀疑翻译有脱漏。不可能不提中国的啊。因为这章名叫「1989年,复原年」
评分村上的随笔一如既往地有趣好看
评分译序里,林少华把村上春树和余秋雨游欧洲的书做了对比,这是一个有趣的角度。余秋雨的旅欧文章,是读着读着人就要坐正,是可以登大雅之堂作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题的。村上春树的游记则相当私人化,甚至有些宅,读起来很轻松,但咂摸一下,也值得回味。比如在后记里,村上说人应该有复合式眼睛,对此我就十分赞同。我更喜欢村上春树的游记。
评分挺久没看村上的东西了,突然很想念他奇妙的句式和轻松的语感,虽然这本不是什么正正经经的游记,想法和思绪也高明不到那里去,经历也称不上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对我却是一场温柔的回归
评分虽然谈不上喜欢村上,但还是要为他摊上林少华而感到遗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