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1903年出生于俄国基辅的一个乌克兰犹太银行家家庭,“十月革命”后,她随家人移居巴黎,入读索邦大学。1929年,她凭借处女作小说《大卫·格德尔》迎来了文学上的成功。内米洛夫斯基活跃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巴黎文坛。然而,由于她的犹太身份,尽管她于1939年皈依天主教,仍无法获得法国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大逃亡之后,她躲在法国东部一个小镇里,后遭法国宪兵逮捕,于1942年8月17日被杀害于奥维辛集中营。
2004年,内米洛夫斯基的长女德尼斯将母亲遗物中找到的未完成小说《法兰西组曲》整理出版,获得当年度法国雷诺多文学奖,这是该奖历史上第一次颁给一位去世作家。内米洛夫斯基和她的作品重新受到世界的关注。
《星期天》是内米洛夫斯基出版的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这些创作于1934年至1942年间的短篇小说,像《法兰西组曲》一样,探究法国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母女、夫妻间的紧张关系、法国资产阶级的行为习惯、宗教与个人身份的疑问;从战前巴黎家庭的起居室,到战时法国男男女女的生活。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内米洛夫斯基在其短暂人生的创作巅峰期写就的优美篇章。
《星期天》是内米洛夫斯基出版的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这些创作于1934年至1942年间的短篇小说,像《法兰西组曲》一样,探究法国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母女、夫妻间的紧张关系、法国资产阶级的行为习惯、宗教与个人身份的疑问;从战前巴黎家庭的起居室,到战时法国男男女女的生活。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内米洛夫斯基在其短暂人生的创作巅峰期写就的优美篇章。
在内米洛夫斯基的世界,笼罩着一种奇怪的氛围:脆弱的和平、模糊的身份、正在消解的行动、濒临堕落边缘的人物、缓慢的退化。内里洛夫斯基的风格就是攫住读者,让他困惑,让他置身危境,一边思忖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捕获,到底哪里才是极限。
人文社短经典第二号。2016年11月29日在中图网购买,14.2元。 从今年4月18日开始读,断续读了三个多月。300页,15个故事。 初读也没觉出什么好来,慢慢随着作者精准的笔触,冷静的旁观越看越心惊,一天读完一个故事,也总要回味咂摸一下。还要时时放手,以免消化不良。也无...
评分处女作《大卫•格德尔》的问世让内米洛夫斯基在初入文坛之时即获得了成功和认可,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终究由于战乱、种族迫害的问题被埋藏了半个世纪之久,直到本世纪初《法兰西组曲》的出版才让她重新回到读者的视野之中。如果说《法兰西组曲》代表了作家人生最后时光...
评分我还真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只是说两句——为了赞颂伊莱娜这个女性优秀作家。 ”优秀的女作家“这个短语,总是不知不觉给人一种比不上”优秀作家“的感觉。似乎也从来没人特别强调”优秀男作家“,这种说是不平等也好、差别对待也好的态度在现在的文学圈不仅仅是存在,而且是...
评分基本上我不看女性作家的作品,特别是上世纪的,总觉得不似男性作家的那般充满力量和冲劲。不过以偏概全自然不可取,我也开始慢慢接触女性作家的作品。 这本书的作者久闻大名,皆因我的偏见而一直未有接触。看起来旁人对她的评价倒是不低。短篇的极易入门,我便姑且尝试看下。 ...
隐藏着若干让人惊诧的故事,比如《知己》。阅读时不断想到作者的死亡方式,唏嘘不已。
评分短篇小说,乃是最见文字、构思功力的创作,而作者此部小说集,几乎全可称为精悍之作,于声色不动之中,全力呈现人性的猥琐与黑暗,文字与思想之间由此产生巨大的张力,使读者近乎惊悚。其中每一篇,几乎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美丽与残忍。而《看客》一篇,则是全面呈现欧洲文明衰亡、人性堕落的绝佳的挽歌!如此作者,世人却近乎要将之忘却了!
评分女版毛姆,对人性脆弱的一切用挑剔的笔端倾诉无疑。可惜死得太早了,造孽的希特勒毁灭了多少犹太天才!
评分15个故事,探究1934年至1942年间,法国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母女、夫妻间的紧张关系、法国资产阶级的行为习惯、宗教与个人身份的疑问。个人最喜欢《血缘》。
评分见证过颠沛流离,目睹过众生怪相,她的绵密和柔软,她的幽暗和曲折,都藏在针脚的褶皱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