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杂吧地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民俗学 北京 北京民俗 历史 民俗 老北京 天桥 岳永逸
发表于2024-12-22
老北京杂吧地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后记写得也忒“秋风秋雨愁煞人”了吧
评分访谈实录为主,下编的文章基本看过。
评分前半段的口述史非常翔实生动 连带着后半段的理论分析也变得好理解了 民俗学果然好玩^O^
评分后记写得也忒“秋风秋雨愁煞人”了吧
评分当年上老师课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岳老师田野很实在!
岳永逸,1972年生,四川剑阁人。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著作有《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2009),及论文《村落生活中的庙会传说》等若干篇。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老北京天桥的文化生态,作者对这一“杂吧地”独特的民俗与文化进行了十多年的走访调查,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参考前人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作者访问的对象不局限于曾亲身在天桥撂摊卖艺的老人,还包括当年的观众、老天桥艺人的后人或传人,以及一些有心的资料收集者和研究者。这些资料经过作者整理,不仅有研究价值,而且通俗易读,活现其时的“杂吧地”风貌。在开篇的“绪论”中,作者简单回顾了“北京”和“天桥”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以及不同时期的研究者对天桥的阐释及其理念与方法,然后提出了自己研究天桥的独特思路——“眼睛向上看”、“平视”。“上编 养穷人:口述的天桥”是十四个人的口述内容, “下编 杂吧地:学术写作中的天桥”是本书的核心,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其访谈调查的心路历程,接着就提出了其精彩的理论——将天桥象征性地比拟为北京的“下体”,从而提出了颇有启发性的“城市生理学”的概念。作者阐释了这块穷途没落的“下体”所在是如何形成的及其文化特质,并分析了天桥人群的来源与构成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认同。进一步,作者通过对相声这一产生于天桥的曲艺形式的追索,建立了旗人——八角鼓——天桥撂地相声的联系,推导出老天桥及其滋生的草根艺术被“污名化”的过程,以及一种由旗人开创的闲适文化灭亡的事实。
刊于2011年11月《中国图书评论》“读家有方”,并有以《天桥的美好想象从何而来》为题的删节版刊于2011年11月30日《中华读书报》第10版。 这里奉上完整版。 书评人:徐鹏远 我们今天总是提倡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从未自觉过这种倡导其实常常是空心化的,...
评分刊于2011年11月《中国图书评论》“读家有方”,并有以《天桥的美好想象从何而来》为题的删节版刊于2011年11月30日《中华读书报》第10版。 这里奉上完整版。 书评人:徐鹏远 我们今天总是提倡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从未自觉过这种倡导其实常常是空心化的,...
评分刊于2011年11月《中国图书评论》“读家有方”,并有以《天桥的美好想象从何而来》为题的删节版刊于2011年11月30日《中华读书报》第10版。 这里奉上完整版。 书评人:徐鹏远 我们今天总是提倡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从未自觉过这种倡导其实常常是空心化的,...
评分刊于2011年11月《中国图书评论》“读家有方”,并有以《天桥的美好想象从何而来》为题的删节版刊于2011年11月30日《中华读书报》第10版。 这里奉上完整版。 书评人:徐鹏远 我们今天总是提倡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从未自觉过这种倡导其实常常是空心化的,...
评分刊于2011年11月《中国图书评论》“读家有方”,并有以《天桥的美好想象从何而来》为题的删节版刊于2011年11月30日《中华读书报》第10版。 这里奉上完整版。 书评人:徐鹏远 我们今天总是提倡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从未自觉过这种倡导其实常常是空心化的,...
老北京杂吧地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