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秋,多愁善感的康有为发觉自己所期待的政治变革愈趋无望,他所仰仗的光绪帝或许已被慈禧、荣禄所废黜。康有为将想象当事实,筹划了一场政变,准备用袁世凯的新军和唐才常的江湖英雄捉拿老佛爷。结果,朝廷意外获悉这场阴谋,轻而易举地予以制止。
对于这场未遂政变,清政府曾有明确结论,被处死的谭嗣同等人也供认不讳,然而由于康梁后来的话语强势,将一场未遂政变说成反动势力的镇压。一切都被颠倒了。
本书依据新旧史料重新建构这场政变的来龙去脉,结构宏大,叙事严谨,高潮迭起,悬念连连。著者创造性回答了究竟是谁走漏了政变消息。 日本、英国、俄国人在这场政变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谭嗣同为何坐以待毙,张之洞为何救杨锐,荣禄为何救林旭,特别是李鸿章为何出面保护政治对手张荫桓,袁世凯究竟有没有泄密,翁同穌究竟是被谁罢免的。对这些历史悬案,作者提供了与传统说法很不一样的解读。
转杜树人先生文章一篇,同是批评马勇的笔法,写得比鄙文好太多了:《完全可以想象成的晚清史》(东方早报)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3/9/29/1076294.shtml 最后两段太刻薄,没发。 方舟子应该来收拾这类书才对。如今纠结在韩寒的身高上,实在是可惜了。...
评分我始终承认,我对戊戌年有情结。早在读那本被我推崇至极点的《北京法源寺》之前,我便隐隐约约对戊戌变法有种功亏一篑的痛心。我曾把它看做是中国不通过暴力革命手段走上复兴道路的最佳——同时也是最后——的机会。过去也曾认为在这103天中,有太多的机会可以扭转最后的失败悲...
评分我始终承认,我对戊戌年有情结。早在读那本被我推崇至极点的《北京法源寺》之前,我便隐隐约约对戊戌变法有种功亏一篑的痛心。我曾把它看做是中国不通过暴力革命手段走上复兴道路的最佳——同时也是最后——的机会。过去也曾认为在这103天中,有太多的机会可以扭转最后的失败悲...
评分我始终承认,我对戊戌年有情结。早在读那本被我推崇至极点的《北京法源寺》之前,我便隐隐约约对戊戌变法有种功亏一篑的痛心。我曾把它看做是中国不通过暴力革命手段走上复兴道路的最佳——同时也是最后——的机会。过去也曾认为在这103天中,有太多的机会可以扭转最后的失败悲...
评分对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叙述我们总倾向于形成一种定论。尤其是一些政治性极强的历史事件,我们甚至会出现一些所谓“决议”,决议即是不容质疑,不容讨论的。这无疑是史学的悲哀,关于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应该展开讨论,而且持有异见者的存在是很正常的。我国的历史教育...
戊戌变法告一段落
评分引述的史料足够详细,但是自己的推理过程太多,写史书应该如此吗?
评分咳咳,史料什么确实枯燥无味也就算了,竟然不引述原文、自说自话的也能说得这么枯燥的,才是少见。
评分戊戌变法告一段落
评分戊戌变法告一段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