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壽,字星杓,又名啓明,號知堂,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傢、文學理論傢、評論傢、詩人、翻譯傢、思想傢,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齣代錶。曆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東方文學係主任,燕京大學新文學係主任,並與其兄魯迅、林語堂等創辦《語絲》周刊,任主編和主要撰稿人。
鍾叔河,湖南平陽人,湖南齣版集團編審(已離休),十餘歲起即喜讀周作人文。1963年起和周氏通信。80年代初在月麓書社任總編輯時,即開始印行周氏自編文集。1986年編輯齣版瞭《知堂書話》和《知堂序跋》。1991年作《周作人豐子愷兒童雜事詩圖箋釋》。1995年編輯齣版瞭四捲本《周作人文選》。1998年編輯齣版瞭十捲本《周作人文類編》。本人著作有《走嚮世界》、《從東方到西方》、《念樓集》、《偶然集》、《鍾叔河散文》、《念樓學短》等。
本書是知堂老人周作人的書話隨筆集, 將周氏三十多部文集和集外文、未刊稿中談書的文章全部采輯起來,編為讀新書和舊小說、談日本的書、讀西洋的書、談古舊書四輯。周作人讀書頗豐,舉凡古今中外、文藝曆史、閑談瑣記,無所無讀,深得讀書的樂趣與“苦趣”。其對於書的真知灼見,巧妙融於散淡的筆墨中,有如《菜根譚》一般,清爽、雋永。
周作人知识真是渊博啊。见识也不差。 但就书评较之文风与之相近的梁实秋来说,周氏虽切,略少趣味。梁氏虽谐,不甚达诂。
評分古语说,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周氏三兄弟分别名树人、作人和建人,都是颇有“建树”,但“作人”方面则不尽相同。周建人的文字,除了不多几篇关于鲁迅的回忆文章,几乎没有读过,周作人却是很钟爱的。 书架上有好几本周作人的书,《知堂书话》(上下卷)、《雨天的书...
評分星期天加班,没有事,翻翻《知堂书话》,周作人说:因为我写文章,向来以不切题为宗旨,至于手法则是运用古今有名的赋得方法,找到一个着手点来敷陈开去,此乃是我的作文金针。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只合无事翻翻。 这书该还了,借来还不曾看过几篇,那天在图书馆里遇见,想都...
評分在这平淡的心境里,读着知堂的文字,不觉间总有一种恍惚的感觉,“好像是在黄昏天气,在这时候蒙胧暮色之中,一切生物无生物都消失在里面,都觉得互相亲近互相和解。”(周作人《桃园跋》)心里不禁泛起一种孤寂和忧郁之感。 在知堂看似清雅闲适的文字背后,总能体会到一种...
評分书一路散漫地看来,竟然不知不觉暗合了知堂先生早已埋下的路径。草木鸟兽虫鱼的,玩物的,市井的,故事的,志怪的……重温也温的是《聊斋》、《西游》、《阅微草堂》等等,入门也入的是《百喻经》等等,爱也爱的是《花镜》、《杨柳风》等等。慢慢地,越发看出先生文章的好处,...
第一輯:談新書舊小說;文抄公
评分越讀越喜歡周作人。字裏行間,藏著一位“隱逸”。且看周先生評前人、他人,看到喜歡“花鳥蟲魚”、風俗典故等雜書的“閑人”
评分真是撿便宜的目的買迴來的。雖然看不太懂,還是覺得很好看。
评分讀瞭上冊,作者看書涉獵之廣,興趣之廣,思想之超前,都刷新瞭我對周作人的認識。他真是愛書之人,打算照著他的書單去看,有生之年怕也不能及他的百分之一。可惜那個時期正處於白話文、古文、英文混雜的年代,作者拗口的文字看得費勁,也無怪乎他說自己僅是一個讀書人而已。鍾叔和也是愛書之人,冒著政治不正確的風險齣版瞭周的書,在序言中巧妙迴避瞭評價周作人其人和其文學成就。“我隻知道,第一周作人已經死瞭,第二他讀的書多。”
评分剛開始看興緻盎然,到後麵便覺得過於瑣碎繁復。很多書和思想當時看應該是非常超前的,按圖索驥必將獲益良多,但對今人來說參考意義不大,不過體會一下作者的情趣還是很有意思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